元长谒仲长彦文赠以樽酒
杖头挑取一壶春,要使朱颜日日新。
何必稽山寻贺老,风流俱是谪仙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用一根手杖挑着一酒壶春天,要保持青春的容貌每天如新。何必要到稽山寻找贺知章这样的老人呢,因为诗人的风流都已经是从天上被贬谪下来的神仙了。
去完善
释义
1. 杖头:指随身携带的物品,这里代指行装。
2. 挑取:挑选。
3. 一壶春:喻美酒。
4. 要使:表示期望。
5. 朱颜:红润的脸色,常用来形容年轻美貌的人。
6. 日日新:每天都焕发光彩。
7. 何必:没有必要。
8. 稽山:山名,位于浙江绍兴市。
9. 贺老:指贺知章,唐代诗人,曾任太子宾客,晚年因病辞官,归隐江湖。
10. 风流:风采特出,这里指诗人的才情和风度。
11. 俱是:都是。
12. 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的天上神仙,这里比喻有才华的文人。
去完善
赏析
赵鼎的这首《元长谒仲长彦文赠以樽酒》,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在拜访朋友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手持杖头挑取的酒壶,如同带着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美好。诗人认为不必去稽山寻找贺知章这样的高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流韵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才华与智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长谒仲长彦文赠以樽酒》是南宋诗人赵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4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压力,民生疾苦严重。
在这段时间里,赵鼎本人的人生经历也颇显波折。他曾任南宋朝廷的高官,但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而遭到贬谪,流放海南等地。在这样的背景下,赵鼎创作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表现自己高洁品质的诗篇。
在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问题,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道德立场。在这种情况下,赵鼎的这首《元长谒仲长彦文赠以樽酒》成为了当时文人之间表达友谊、关心民生的一种风尚。这首诗通过描绘仲长彦文的形象,表达了赵鼎对友人的赞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