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李花

标题包含
李花
桃花争红色空深,李花浅白开自好。 前日含青意涩缩,今晨碎玉乱高杪。 暖风借助开更多,余阴鬰芘花还少。 天晴不愁不烂漫,后花开时先已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桃花在阳光下争相斗艳,呈现出浓烈的红色;而梨花则以浅白色绽放,展现出自己的美好。前几天,它们还在青涩中羞涩地伸展着花瓣;今天早晨,它们已经如同碎玉般摇曳在枝头,繁花似锦。温暖的春风让花朵开得越来越多,但阳光不足的地方,花儿却显得较少。如果天气晴朗,花儿可以尽情绽放,不必担心不够绚烂;然而,当后面的花儿绽放时,前面的花儿已经开始凋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花:即指李树的花朵。 2. 桃花:此处的桃花是借代,并非确指春天的桃花,而是象征荣华富贵。 3. 色空深:这句诗的"色"可以理解为富贵荣华之色,"空深"则是指这种繁华景象中蕴藏着深深的虚幻与虚无。 4. 争红:这句诗的"争红"意味着竞相展示自己的繁华,也可以理解为人们之间的竞争。 5. 前日含青:这句诗的"含青"指的是李花刚刚孕育出来的绿色花朵。 6. 意涩缩:这句诗的"意涩缩"是指李花在刚刚形成时的羞涩和收敛的状态。 7. 今晨碎玉:这句诗的"碎玉"形容的是早晨的李花盛开的样子,如同碎玉般洁白无瑕。 8. 高杪:这里的"高杪"是形容李树枝头的意思。 9. 暖风:表示春天的和煦微风。 10. 余阴鬰芘:这句诗中的"余阴"可以理解为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郁芘"则是形容阴暗潮湿的环境。 11. 天晴不愁:这句诗的"天晴不愁"意味着在晴朗的天气里,李花盛开得更加鲜艳灿烂。 12. 不烂漫:这句诗的"烂漫"用来描述李花的盛开程度,"不烂漫"则表示尚未达到最绚烂的程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李花”为题,诗人通过对比和描绘了李花的特性、生长环境以及季节变化等,形象地展现了李花的美与短暂。在诗中,诗人以桃花作为对比对象,强调李花虽然颜色浅白,但却自然美丽,不需要过度雕琢。而李花初开时的青涩,随着早晨的到来,变得更加繁茂,像是满树碎玉。春天温暖的风让李花盛开得更多,但阴郁的天气却使得花朵稍显稀少。晴天之下,李花烂漫如云,然而当后花开时,李花已经逐渐老去。整首诗既描绘了李花的美丽,又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花》是唐朝诗人李复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李花的美丽景象,以及李花凋谢后的哀伤之情。在这首诗中,李复通过对李花的赞美,表达了其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朝中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李复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誉。 在创作《李花》这首诗时,李复正值中年,他在人生的这个阶段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他曾担任过官员,但由于政治斗争,最终被贬谪到地方。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感。 在唐朝中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复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既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这种复杂的心情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