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上党郡楼

标题包含
登上党郡楼
群山合沓来,回抱东林缺。 紫翠不可解,环城如玉玦。 龙飞晋水清,天转旄头灭。 萧萧古战场,春耕拥残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群山连绵而来,环绕着东林的缺口。 紫色的山岭与翠绿的树林交织在一起,无法被轻易解读,仿佛是一环如玉般的宝石。 晋水在龙腾鱼跃之间更显清澈,天空的北斗星也在转动中逐渐消失。 寂静的古战场,残雪尚在,但已开始了春天的耕种。
去完善
释义
《登上党郡楼》注释: 1. 登:动词,表示爬上、登上。 2.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山脉。 3. 合沓:形容山峰连绵不断。 4. 回抱:环绕、围绕。 5. 东林缺:指东边的林地缺口处。 6. 紫翠:指紫色和翠绿色的景物,此处比喻秀美的景色。 7. 不可解: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意境。 8. 玉玦:古代的一种环形玉器,此处用来形容城墙的形状。 9. 龙飞:形容水流迅速的样子。 10. 晋水:古水名,位于山西省境内。 11. 天转:形容天色变换。 12. 旄头:星名,即昴宿,古人认为旄头星是战争的预兆。 13. 灭:消失、不见。 14.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15. 古战场:历史上的战争发生地。 16. 春耕:春季播种前的耕作活动。 17. 拥:簇拥、聚集。 18. 残雪:春天来临前尚未融化的积雪。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群山合沓来,回抱东林缺”为起点,拉开了一幅壮丽的山川画卷。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层峦叠嶂、山环水绕的景致,显示出大地磅礴的生命力。接下来的“紫翠不可解,环城如玉玦”则通过颜色的对比和形象的比喻,强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尤其是“玉玦”一词的使用,赋予了这景更深远的文化内涵。 在描绘了自然美景之后,诗人笔锋一转,借“龙飞晋水清,天转旄头灭”展现了历史的长河。在这两句诗中,“龙飞”与“天转”相互映衬,寓意着时代的更迭;而“晋水”与“旄头”作为历史的符号,不仅指向了过去的事迹,还暗含着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用“萧萧古战场,春耕拥残雪”收尾,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这里的“古战场”似乎还在诉说着战争的硝烟,但紧跟着的“春耕”却揭示出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视。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也为整首诗增色不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上党郡楼》是唐朝诗人李复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李复生活在唐朝盛世时期,其生活相对安定,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唐玄宗朝,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这个时期,李复并未过上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在这次人生波折之中,他登上了上党郡的一座高楼,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后世的佳作。 在李复所处的时代,唐朝社会文化风气浓厚,文人墨客以诗歌为雅事。李复的这首诗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成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