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秋江共僧渡,乡泪滴船回。一夜吴船梦,家书立马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渡江》注释:
1. 司空图:唐代诗人。
2. 秋江:秋天的江水。
3. 共僧渡:与僧人一起渡江。
4. 乡泪滴船回:思乡的眼泪滴在船上,随着船的离去而远去。
5. 吴船梦:梦中的吴地船只。吴地指古代中国长江下游一带地区,包括今江苏、浙江等地。
6. 家书:家中的来信。
7. 立马开:立刻打开来看。
去完善
赏析
《渡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江景图,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深深挂念。诗中“秋江共僧渡”一句展现了秋天的江水清澈,与僧人一起渡江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乡泪滴船回”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眼泪滴落在船上,形象地传达了诗人难以言表的乡愁。接下来的“一夜吴船梦”和“家书立马开”两句更是生动地描述了诗人在梦中回到故乡,迫不及待地拆开家书的心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愁和对亲情的渴望,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江》一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司空图之手。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93年前后,当时正值黄巢之乱(875年-884年)刚刚结束,社会经济凋敝,民生困苦。司空图虽然身为朝廷官员,但他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因此创作了这首描述渡船渡江场景的诗歌。
在这个时期,司空图在政治上遭遇了诸多挫折。他曾多次上疏直言,批评朝政弊端,但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后来,他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前途,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同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等一系列战乱,国家实力逐渐衰弱,民生疾苦愈发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司空图的诗作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他通过描绘百姓生活场景,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民众疾苦和社会矛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