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安溪道中
鸡豚殆尽官军过,豺虎犹存野老愁。
万一皇恩更宽大,会令戈甲变耡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鸡豚:指家中的鸡、猪等家禽家畜,这里是借指农家财产。
2. 官军:这里指的是唐朝军队的将士们。
3. 豺虎:泛指野兽,在这里比喻盗贼。
4. 野老:即乡村老人,这里代表普通百姓。
5. 皇恩:皇帝的恩典或施舍。
6. 戈甲:兵器。
7. 锄耰:农耕工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景象的诗歌。在诗的开头,诗人提到鸡豚(农家养的鸡和猪)被官军夺走,表现出民间生活的艰苦以及官员的贪婪。同时,豺虎的存在也反映了农村环境的恶劣,让老人担忧不已。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破败的农村景象。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皇恩宽大的期待,期望政府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使农村恢复生机。结尾两句“会令戈甲变耡耰”暗示了诗人的愿景:农民放下兵器,拿起农具,专注于农耕,意味着和平与繁荣的到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美好农村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安溪道中》是南宋诗人黄公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剧变的时期。黄公度生活在南宋末年的文人世家,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反映民间疾苦为主。
在这个特殊时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百姓生活困苦。黄公度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士人,对民生疾苦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安溪道的沿途风光,展现了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诗歌的前两句“绿阴行尽处,数里又青山”,描写了作者在漫长的旅途中,看到绿树成荫的美景,心情为之舒畅。然而,紧接着后两句“田夫荷锄立,相见语辛酸”,则揭示了在美丽的田园风光背后,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困顿。这两句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