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呈珉禅师

标题包含
戏呈珉禅师
我来何幸识支郎,百丈峰头宝月光。 质薄自怜非燕颔,途穷谁信是龟肠。 渐看鬓底千丝白,敢说眉间一点黄。 坐见锦溪秋水阔,不知何日理归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麟之"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我有多幸运能认识你这位才子,如同百丈山峰上熠熠生辉的月光般宝贵。尽管我的资质平平,无法如燕子般轻盈飞行,然而我一路上的困境有谁真正了解呢?我渐渐看到头发已经变白,却勇敢地说那是我眉间的智慧之光。坐在船上看着锦溪的水面越来越宽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支郎:指周麟之自己,此处为谦称。 2. 百丈峰:地名,位于中国湖南省。 3. 宝月光:比喻禅师的德行与智慧如月光般皎洁明亮。 4. 质薄:质地稀疏,此处指自己的才疏学浅。 5. 燕颔:古代形容有勇有谋的人,这里是指自己才能不足。 6. 龟肠:古人认为龟能预知吉凶,这里是指自己前途未卜。 7. 鬓底千丝白:形容头发逐渐变白。 8. 眉间一点黄:古代称眉毛间有一粒痣为“黄眉”,此处指自己年事已高。 9. 锦溪:地名,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10. 秋水:秋天的江水,这里指锦溪的水。 11. 归艎:回家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戏呈珉禅师》,作者是周麟之。全诗情感丰富,意味深长,描绘了诗人与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自己的无奈和期盼。 首联“我来何幸识支郎,百丈峰头宝月光”表达了诗人与禅师的相识犹如在高山之上欣赏到稀有的月光般幸运。其中,“支郎”是指支遁,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这里借指珉禅师。 颔联“质薄自怜非燕颔,途穷谁信是龟肠”中,诗人以“燕颔”和“龟肠”分别比喻人的高贵品质和坚韧性格,并自嘲自己缺少高贵的品质,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 颈联“渐看鬓底千丝白,敢说眉间一点黄”则表达了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 最后两句“坐见锦溪秋水阔,不知何日理归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情,希望早日回到家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呈珉禅师》这首诗出自于宋朝诗人周麟之之手。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1279年间,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周麟之作为一个文人雅士,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对佛学尤为感兴趣。他曾在京任职,结识了许多高僧,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段时间里,周麟之的人生际遇较为顺畅,虽然也有波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积极进取的心态。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受到时人的赞誉。 《戏呈珉禅师》一诗,是周麟之在与珉禅师交往过程中,有感而发之作。诗中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展示了作者与禅师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与僧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