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经略台
维攀白玉龙,曾上黄金台。
指挥十二州,意气何快哉。
江上只如旧,四面画图开。
慨怀出奇略,何地不生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攀登白玉之龙,也曾登上黄金高台。
统领十二州之地,是何等的豪爽畅快!
江边依旧如故,四面的风光如画。
满怀豪情出奇谋,任何地方都能涌现出人才。
去完善
释义
维攀:维持朝政
白玉龙:指皇帝
黄金台:古代求贤之处
十二州:泛指全国各地
江上:长江岸边
四面画图开:四面八方景色如画
出奇略:提出奇特的策略
何地不生才:哪个地方没有人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诗人以“维攀白玉龙,曾上黄金台”开篇,展现出战争中的英勇形象。“指挥十二州,意气何快哉”则表现了将领在战场上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接下来的“江上只如旧,四面画图开”描绘了战争过后的和平景象,仿佛一幅画卷展开在我们眼前。最后两句“慨怀出奇略,何地不生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和对战争胜利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经略台》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张琮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作于公元1265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一年间,张琮的家乡遭到战火洗礼,而他也因战争离开家园,被迫流离失所。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也激发了他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他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中的种种纷争,从而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性的诗。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宋朝长期偏安江南,朝廷逐渐腐朽,军事积弱,使得金兵得以长驱直入。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的生活困苦,家国破碎。而张琮作为一名文人,深感痛心疾首,于是以题经略台为引子,回顾了历史上的成败得失,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