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迪功
一念超然与世违,新蔬翦雨自甘肥。
只因堕雁能忘味,不使惊鸥尚见机。
有子明经那不寿,如公积善未应非。
从教天定知何似,果见贤孙擢第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念之间超越世俗纷扰,新鲜蔬菜雨后更显鲜美。
只因沉浸美食而忘却世事,不让警惕的鸥鸟察觉异常。
有聪明才智的孩子长寿无疑,如积善行德般美好不应被反对。
让上天决定一切,等待看到贤孙高中榜首的那一天。
去完善
释义
1. 超然:超凡脱俗,与世俗不同。
2. 与世违:跟世俗相违背。
3. 新蔬翦雨:新鲜的蔬菜在雨中显得更加美味。
4. 堕雁:指落入凡间的雁子,喻指意外之事。
5. 惊鸥:受惊的鸥鸟,比喻警惕的人。
6. 明经:精通儒家经典著作,喻指有学识之人。
7. 积德:积累善行,表达积善成德之意。
8. 天定:天命已定,表示一切皆有定数。
9. 贤孙:贤良的子孙,此处指作者的孙子。
10. 擢第:科举考试中及第,特指进士及第。
去完善
赏析
彭龟年的《挽陈迪功》诗通过对陈迪功一生的描绘,赞美了其超然物外、品行高洁的品质。诗中的“一念超然与世违”表达了陈迪功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意志;“新蔬翦雨自甘肥”则展示了他在简朴生活中体验到的自在与富足。“只因堕雁能忘味,不使惊鸥尚见机”表现了陈迪功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智慧。
此外,诗句“有子明经那不寿,如公积善未应非”暗示了陈迪功优秀的儿子和积善行德的行为将得到回报,而最后的“从教天定知何似,果见贤孙擢第归”则意味着诗人相信,尽管命运无常,但陈迪功高尚的品质终究会泽被后代,使他的子孙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慨,展现了一位品质高洁、深明大义的长者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陈迪功》是南宋著名文人彭龟年所作的一首悼念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然经济繁荣,但统治者对金国的求和政策使得国家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彭龟年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痛,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
诗人彭龟年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内心世界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在这个过程中,他与陈迪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共同探讨治国之道,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天妒英才,陈迪功英年早逝,让彭龟年深感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悼念诗《挽陈迪功》,表达自己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