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风入松·九日

标题包含
风入松·九日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00-1290年),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乐府。他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诗人,生活在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他主要活动在江浙一带,与乔吉并称“双壁”。他的创作在元初颇具影响,至今保...查看更多
颜黄ei
去完善

译文
清新的雨水清洗着湖水,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六桥边。西风拂过眼睛,让周围的景色更加如画般美丽,黄色的菊花无需担心没有钱财。细细观察茱萸微笑的样子,诗人依然精神矍铄如同年轻时一样。
颜黄ei
去完善
释义
1. 琅琅:形容雨声或金属撞击的声音,这里借指雨水滴答的景象。 2. 新雨:刚下过的雨。 3. 洗湖天:冲洗湖面,使天空变得更清澈。 4. 小景:小景致,景色之一部分。 5. 六桥边:杭州西湖的著名景点,苏堤上有六座桥,分为内外二组。 6. 泼眼:一下子映入眼帘。 7. 山如画:形容山景美丽如画。 8. 黄花:菊花。 9. 无钱:指古代重阳节有赏菊的习惯,但并非一定要有金钱才能欣赏。 10. 细看茱萸:重阳节时插茱萸的习俗。 11. 一笑:一种从容的心态。 12. 诗翁:诗人,指作者自己。 13. 健似常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如同往年一样。
颜黄ei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雨后西湖的美景,以及词人在重阳节时的感受。开头两句“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写大雨过后,湖水被洗涤得如同镜子般明亮,六桥边的景色也变得分外美丽。接下来的“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则是对重阳时节的描绘,西风劲吹,山峦如画卷展开,而金黄色的菊花则为这画卷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最后两句“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则表现了词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看着茱萸,微笑着感叹自己的健康与活力,仿佛年轻了许多。整首词以其生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颜黄e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入松·九日》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可久的作品。这首曲子创作于元朝末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间疾苦重重。 在这个时期,张可久身为文人,饱读诗书,对于国家的兴衰和民众的生活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科举失败,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的坎坷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 在元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蒙古贵族对汉族人民的剥削压迫加剧;另一方面,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可久通过《风入松·九日》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颜黄e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