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鼓山一首
呼船起柁乘潮平,掠窗飘箔疏雨倾。
漱石枕流东道主,栉风沐雨吾曹行。
百寻悬瀑泻绅珮,两边乔木翔枅甍。
乞浆满瓯牛乳粥,纵酒下筯驼蹄羹。
跻摩顶踵历蹬术,牵挽葛藟披荆榛。
荒浪搀差复奄霭,巀嶭屭赑仍棱层。
嘷烟啸雨猨鹤宅,绝山航海樵渔能。
草衣穴处避世士,木食涧饮安禅僧。
芝房云阁无尽藏,月屏风幌长明灯。
笑看阛阓一蚁垤,挥斥氛祲投蛮藤。
经行石窦解縢屩,饮灌匏杓谈淄渑。
莫嗔踏碎苍苔色,莫嫌汲浊阴井清。
膏肓泉石有鉴裁,腾踔岩崿试股肱。
要识石鼓真面目,立置枕几非绘缯。
风吹杨叶此山下,欲问故老知谁应。
市朝一梦争夺际,山海萧散堪伏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叫人摆渡等潮平,飘过窗户细雨倾。
洗石枕流做东道,我们迎风冒雨行。
瀑布悬落如佩带,两旁树木高耸云间。
满杯牛乳待解渴,美味驼蹄羹让味蕾起舞。
攀爬险峻登山径,拨开荆棘攀援前行。
荒凉的海浪此起彼伏,险峻的山峰层层叠嶂。
猿鹤在烟雨中呼叫,在山中出海打渔的樵夫渔夫们技艺超群。
穿着草衣住在洞穴里避世的隐士,吃木食喝涧水的安禅僧人。
灵芝房、云阁藏着无尽宝藏,月亮映照下的屏风幔帐燃着长明灯。
嘲笑世俗纷争如同蝼蛄争斗,挥手抛开俗尘攀援蛮藤。
走过石屋解开绑腿布鞋,拿着葫芦瓢谈论山川之美。
不要怪罪踩碎了青苔的颜色,也不要嫌弃从浊井里取的水清洁。
我们都有鉴赏泉石的眼光,尝试在岩石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要知道石鼓的真面目,不能只凭画上的丝织品来想象。
风吹拂山下杨树叶的声音,想问问当地老人谁知道答案。
闹市如一场大梦,山海之间却藏着无尽的静逸和深远的哲学。
去完善
释义
1. 柁:船舶上的操纵帆的装置,即船舵,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操舵。
2. 窗飘箔:指雨水透过窗户飘落进来。
3. 漱石枕流:借用了《世说新语·排调篇》“枕流漱石”的典故,意指隐居山林。
4. 栉风沐雨:意思是顶着风冒着雨,形容旅途艰辛或生活艰辛。
5. 百寻悬瀑:指极高的瀑布。
6. 绅:古代士人围在腰间的衣带。
7. 佩:佩剑,古代士人的装饰品。
8. 牛乳粥:用牛奶熬制的粥。
9. 纵酒下筯:尽情地喝酒吃肉。
10. 草衣穴处:穿着草衣住在洞穴中,形容隐逸的生活。
11. 安禅僧:指修行禅定的僧人。
12. 芝房云阁:仙人居所的楼阁。
13. 月屏风幌:月光下的屏风。
14. 挥斥氛祲:驱散雾气。
15. 投蛮藤:指走入山谷。
16. 石窦:山洞。
17. 饮灌匏杓:舀水喝。
18. 藤:麻绳。
19. 滕屩:麻鞋。
20. 饮灌:喝水。
21. 阴井:地下水井。
22. 膏肓泉石:把山水看作自己的知己。
23. 腾踔岩崿:在山巅跳跃。
24. 立置枕几:把山峰当作枕头和靠垫。
25. 缯:丝织品的总称。
26. 杨叶:柳树叶。
27. 故老:年老的老人。
28. 市朝:指繁华的城市。
29. 萧散:恬淡寡欲。
去完善
赏析
《游鼓山一首》以诗人登山游览为主题,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和感受。开篇两句交代出游的环境和天气条件,透露出诗人在雨中航行的舒畅心情。紧接着通过对“东道主”与“吾曹行”的描述,展现出与好友共同分享自然美景的乐趣。在接下来的几联中,通过对于瀑布、乔木、牛乳粥、驼蹄羹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色的生动描绘,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画面。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更是以“荒浪搀差复奄霭,巀嶭屭赑仍棱层”来展现大自然的壮观和神秘。最后部分诗人以“笑看阛阓一蚁垤,挥斥氛祲投蛮藤”表达了对尘世纷争的淡然态度,并强调了山水之间的悠哉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全诗笔墨精炼,构思巧妙,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才情和诗词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鼓山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鼓山的游览经历和所见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公元1094年左右,南宋文人苏籀在政治斗争中受挫,辞官回乡。在此时期,他对于世事的沧桑变化有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感悟到了自然界的永恒之美。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宋哲宗时期(1086-1100年),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发展,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使得诗坛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写实为主,注重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苏轼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苏籀受到苏轼的影响,也擅长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