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竹下独酌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翛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清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昏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懽。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生的竹子日益茂密,翠绿的竹叶日渐繁多。
窗户旁错落有致地生长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它们就像绿色的宝石般闪闪发光。
炎炎夏日正炽烈,仿佛想要烧毁山林。
唯有这位超脱世俗的君子,绝不轻易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
清凉的风恰如懂得人意,也能让我心情愉悦。
在黄昏时分开启竹叶,放进一弯明亮的月亮。
月光穿过绿叶缝隙洒落满地,犹如斑斓的碎玉。
我拿起大酒壶,想与清风明月共享欢乐。
然而清风不愿留下,月亮也无言相对。
独自畅饮渐渐沉醉,梦境中天地凉爽而宽广。
去完善
释义
1.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公历7月23—24日交节。
2. 竹下:在竹林下。
3. 独酌:一个人饮酒。
4. 新竹:新发芽生长的竹子。
5. 日以密:一天天变得茂密。
6. 竹叶:竹子的叶子。
7. 日以繁:一天比一天多。
8.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9. 四窗:四面窗户。
10. 小大:大小。
11. 皆:都。
12. 琅玕:比喻竹子挺拔翠绿,美如玉。
13. 隆暑:盛夏,炎热的天气。
14. 方:正在。
15. 盛气:旺盛的气势。
16. 势欲:趋势即将要。
17. 焚:烧毁。
18. 山樊:山峦。
19.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20. 君子:竹子。
21. 不容:不能容忍。
22. 其间:这里指人多的地方。
23. 如可:好像可以。
24. 人:使人感到舒适。
25. 亦复:也再次。
26. 怡:愉快。
27. 我颜:我的脸。
28. 开竹杪:打开竹梢。
29. 放入:放进。
30. 月一弯:一个月亮。
31. 随合之:跟随它合拢起来。
32. 碎玉:形容月光照耀下的竹影。
33. 光斓斑:斑斓的光影。
34. 大榼:一种大酒器。
35. 欲与:想要与。
36. 风月:风和月。
37. 懽:快乐。
38. 不我留:不让我停留。
39. 无一言:没有任何回应。
40. 径就醉:直接就喝醉了。
41. 梦凉:梦中的清凉。
42. 天地宽:天地广阔。
去完善
赏析
《大暑竹下独酌》是一首描绘夏日竹林景象和诗人心境的诗歌。诗人在炎炎夏日中,选择竹林作为躲避酷暑的地方,通过对新竹、竹叶的描绘,展现出竹林的生机勃勃和夏日的炎热。诗人以“翛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表达了对竹子品格的赞赏。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的变化,如“黄昏开竹杪,放入月一弯”,展现了夜幕降临时的宁静与美丽。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其闲适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情。在独酌的过程中,虽然清风和月亮并未与诗人互动,但诗人仍然在醉意中感受到凉爽的梦和广阔的世界,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暑竹下独酌》是南宋诗人郑刚中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在1161年至118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郑刚中曾任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对南宋的抗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导致了他人生际遇的多舛。他曾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而被贬谪,后来又因岳飞一案受到牵连,被流放至海南。这些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在郑刚中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国内的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