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中书怀呈滕仁伯秘监
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
一饥驱我来,骑馿吟灞桥。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吹了一早一晚都是寒气,园林里每天都显得冷冷清清。如果不是松柏那样的顽强姿态,所有的叶子都会随风飘摇。我穿着儒生的衣服经历了很多困苦的岁月,在这个小屋里忍受着贫寒的生活。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也没有才能可以在朝廷当官。由于饥饿的驱使,我才来到这里,骑着驴子在灞桥边吟诗。我已经向丞相府通报了自己的名字,但几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得到他们的邀请。要想进入那些权贵的家门,除非你拥有美丽的容颜和纤细的身材。我在长安街头求取一点米粮,满口都是吟诵古诗文的声调。请你们静下心来听我诉说,就像那霜打的树枝上寒蝉的啼鸣。我只是希望能被人听到和理解,而不是期望有高雅的乐音。
去完善
释义
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北风吹拂,早晚寒冷;园林之中,景色萧条。这里描绘了寒冷萧瑟的冬日景象。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如果不是松柏一样的坚定气质,叶子怎么不会随风摇曳。此处借松柏之坚毅比喻自己虽处困境仍坚定信念。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身着儒衣历经诸多磨难,困居于简陋的小屋。这两句描述作者生活贫困但坚持信念的状况。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也没有才能去朝廷做官。这里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自嘲。
一饥驱我来,骑馿吟灞桥:因饥饿而离家寻找生计,骑马来到灞桥边吟诗抒发情感。这里描述了作者外出寻求机会的经历。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将名字告知丞相府,却数月未得到回应。这里表现出作者在权贵面前受到冷遇的状况。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想要攀附权贵,需要美貌和才艺。这两句暗示要想在权贵中得到赏识并不容易。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在长安街上谋求生计,口中诵读着诗骚。这里描述了作者在都城努力生活的情景。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现在的人试着安静聆听,会发现我这被霜打的树枝上依然有蝉声。这里表现了作者坚守信念的决心,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放弃。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如果我的才华能让世人喜欢,又怎么能期望像韶乐那样流传千古呢?这里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赏析
《都中书怀呈滕仁伯秘监》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北宋末期朝政腐朽、国事衰微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京城困顿生活的境遇,并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坚守信仰,不向权贵屈膝的决心。
诗的开篇两句“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描述了京城冬天的景象,寒风凛冽,树木凋零,给人一种萧条之感。接下来的四句“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嘲和感慨。他认为自己并非松柏之材,无法在严寒中挺立不倒;身为读书人,历经磨难,如今居住在简陋的屋子,仅靠粗陋的食物糊口。他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也没有才能可以在朝廷为官。
然而,即便生活艰难,诗人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接下来四句“一饥驱我来,骑馿吟灞桥。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表达了这种决心。他骑着驴子在京城游荡,虽然尝试去拜访丞相府,但数月未见回音。他也曾试图去攀附权贵,却发现只有那些拥有美貌的女子才能得到他们的青睐。
接下来的四句“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他在京城的街头寻找食物,口中却不断吟诵着古代的诗篇。他期待世人能够静心聆听他的声音,就像秋天的蝉在寒冷的枝头歌唱一样。但他深知,即使有人愿意倾听,也不指望这些诗句能像箫韶那样动人心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复古的这首《都中书怀呈滕仁伯秘监》创作于南宋时期。此时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但北方大片土地仍处于金朝统治之下。作为南宋诗人,戴复古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时刻萦绕于心。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经历丰富,不仅游历过祖国的大江南北,还在抗金斗争中表现出坚定的决心。
戴复古在游学期间,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滕仁伯等,共同探讨国家命运和民族大义。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怀揣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力求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尽一份力量。
这首诗表达了戴复古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思考,以及他在时代的洪流中所担负的使命。他以铿锵有力的笔触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