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

标题包含
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
一作边城客,闲门两度春。 莺花深院雨,书劒满床尘。 紫阁期终负,青云道未伸。 犹怜陶靖节,诗酒每相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中(生卒年不详),字有中,号石湖居士,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全唐诗》等文献资料。 李中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歌赋,尤以诗名最为显著。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高兴为您将这些古诗翻译成优雅的白话文: 我是来自远方的客人,在春天中度过宁静的时光。 鸟语花香的小院内,春雨滋润万物,而我却在满床的书卷和剑舞中度过了岁月的尘埃。 然而,期待中的紫阁终究未能实现,青云之路依然遥远。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还能像陶渊明那样,与诗书美酒为伍,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边城:指靠近边境的城市,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2. 闲门:指不常关的门,这里形容孙明府的居所清幽。 3. 莺花:代指春天景色,这里的“深院雨”是指春雨洒落在深深的院落里,使得花朵更显鲜艳。 4. 书剑:指书籍和宝剑,这里是比喻作者具有的文才武略。 5. 紫阁:古代宰相、三公的官署,这里指作者期望自己能有朝一日在朝为官。 6. 青云:指升官发财的道路,这里表示作者的壮志。 7. 陶靖节:即陶渊明,靖节是其谥号,这里以陶渊明自比,表明自己和陶渊明一样热爱诗歌和美酒。
去完善
赏析
《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是诗人李中以春日为主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在这首诗中,李中将春日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宁静的意境。 首先,“一作边城客,闲门两度春”这两句诗,以边城客的身份和两度春天的经历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异乡度过的两个春天,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接着,“莺花深院雨,书剣满床尘”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的生活情景。莺花象征着生机盎然的春天,而深院雨则表现出诗人对静谧自然的向往。书剑满床尘则意味着诗人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依然坚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武功的热爱。 随后,“紫阁期终负,青云道未伸”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远大理想的遗憾。紫阁是古代文人追求功名的一种象征,而青云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人生道路。诗人认为自己未能如愿以偿地登上紫阁,实现青云之志,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最后,“犹怜陶靖节,诗酒每相亲”两句诗,通过对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在官场上未能取得成功的惋惜。陶靖节是陶渊明的谥号,他以田园诗著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以此为例,暗示自己也希望像陶渊明那样,过上诗酒相伴的悠闲生活。 综上所述,《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现出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是唐代诗人李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渐衰,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李中,生卒年不详,字有中,号文室先生,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是晚唐时期的一位士人,一生困顿科场,未得功名。他为人刚直,志在济世安民,但生不逢时,未能施展抱负。尽管如此,李中仍以诗名传世,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在《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这首诗中,李中以春日书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意。他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忧虑和惆怅。 综上所述,《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诗人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