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新衡阳徐使君左司山长
醉墨淋漓天地间,谁知大德不逾闲。
世无孔子今希孔,国有颜渊易铸颜。
多士龙门一乔岳,斯文牛耳两名山。
暮春九曲峰前水,一笑风雩气象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挥毫洒墨陶醉在天地之间,谁能知道崇高的道德不会超过规范。如今世上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人,国家期盼能有颜渊这样的贤才。众多才子聚集如龙门高峰,文人学者犹如两座名山。暮春时节在曲折的山峰前流水悠悠,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象仿佛让人看到了当年孔子在沂水边的谈笑风生。
去完善
释义
1. 寄新:寄赠给新的某物或某人。
2. 衡阳: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城市。
3. 徐使君:一位名叫徐的使君,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4. 左司山长:左司是古代官职名,山长是书院院长的称谓。
5. 醉墨淋漓:形容书写时笔墨挥洒自如的状态。
6. 大德不逾闲:指道德高尚的人不会违反社会规范。
7.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8. 颜渊:孔子的弟子之一,品德高尚,以贫穷但坚守道德闻名。
9. 多士:众多贤能之士。
10. 龙门:这里可能指的是湖南龙山县的龙门洞,龙门洞是著名景点。
11. 乔岳:高大的山峰。
12. 斯文:此处指文学文化。
13. 牛耳:比喻在某方面具有领导地位的人物或事物。
14. 暮春: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公历4月至6月之间。
15. 九曲峰:可能指的是九华山或庐山的一处山峰,具体所指不明。
16. 风雩:原指春风吹拂的样子,这里可能指代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新衡阳徐使君左司山长”,是赵汝腾写给他的朋友徐使君的。诗中,作者以浓烈的笔墨描绘出徐使君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首联“醉墨淋漓天地间,谁知大德不逾闲”,表达了作者对徐使君才华的赞美。他以“醉墨淋漓”来形容徐使君的书法艺术,展现了其书法技艺的高超。同时,作者强调徐使君的品德高尚,即使在他最得意的时候,也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没有超越规范。
颔联“世无孔子今希孔,国有颜渊易铸颜”,进一步肯定了徐使君的品行。他认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像孔子那样成为人们的楷模,而徐使君则是这个时代的希望。他还提到,国家的繁荣需要像颜渊那样的贤能之士,而徐使君正是这样的贤才。
颈联“多士龙门一乔岳,斯文牛耳两名山”,通过比喻,表达了徐使君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他就像龙门山的乔岳一样,成为了众多学者敬仰的对象;他又如斯文界的牛耳,掌控着文化的命脉。
尾联“暮春九曲峰前水,一笑风雩气象还”,描绘了作者和徐使君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们曾一起在暮春时节游览九曲峰,欣赏那里的美景,享受愉快的时光。作者认为,这种友情和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新衡阳徐使君左司山长》是南宋诗人赵汝腾所作,创作于公元1245年左右。在赵汝腾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风雨飘摇,政治局势复杂动荡。
赵汝腾曾在官场任职多年,历任宗正寺簿、秘书省校书郎等职。由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刚直不阿的品质,使得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在这个时期,赵汝腾结识了徐使君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成为了知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因为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原因逐渐疏远了。
赵汝腾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徐使君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让远在衡阳的徐使君感受到自己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重新建立联系,重温昔日的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