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
天生神醴地生材,曾感当年鸑鷟来。
钓水取清芳酷烈,采山可茹味徘徊。
能招霞侣云中笑,得奉龙颜食后杯。
细品第三纲最胜,人间双井当舆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生的甘泉地上有的好材料,引来凤凰来过当年。清澈的水中钓鱼,味烈而芬芳;大山间采果,味道美好难以忘怀。这样的美食品可以引来天上的伙伴,也可以让龙颜大开。细品其中的三品美酒,人间的双井也就不足为道了。
去完善
释义
1. 天生神醴:指天然生成的甘甜的泉水。醴,甜美的泉水。
2. 地生材:指地上生长的优质茶叶。材,这里指优质的茶叶。
3. 鸑鷟:古代传说中的瑞鸟,比喻品质高尚的人。
4. 钓水:钓鱼的水边,此处指烹茶之水。
5. 清芳酷烈:形容茶的香气清新而浓烈。
6. 采山可茹味徘徊:指采摘山中茶树上的茶叶品尝其滋味。茹,吃;徘徊,来回。
7. 霞侣:指神仙伴侣。
8. 龙颜:指皇帝的容颜。
9. 第三纲最胜:这里指最好的茶叶等级。古代茶叶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供皇帝饮用的,第二等供官员饮用,第三等供百姓饮用。
10. 双井:指中国江西省修水县的双井村,该地出产的茶叶品质优良。
11. 舆台:车舆和土台的并称,这里用来比喻不同等级的茶叶。
去完善
赏析
《再用韵》是南宋赵汝腾的一首以茶为题材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茶的来源、品质、采摘、制作过程以及品饮感受等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天生神醴地生材,曾感当年鸑鷟来”,描述了茶叶的珍贵和品质。“神醴”是指神奇的甘露,这里用来形容茶的品质;“鸑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茶叶的高贵和稀有。这两句诗表达了茶叶来自大自然的恩赐,体现了茶叶的珍贵和独特之处。
颔联“钓水取清芳酷烈,采山可茹味徘徊”,描述了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钓水”是指泡茶的水质要清冽,“取清芳”是说泡茶后要能够闻到茶的清香;“采山”是指采摘茶叶,“可茹味徘徊”是说茶叶的味道回味无穷。这两句诗强调了茶叶制作过程中的精细操作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
颈联“能招霞侣云中笑,得奉龙颜食后杯”,描述了饮茶时的愉悦心情和尊贵地位。“霞侣”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云中笑”是指在品茗时与朋友共享欢乐时光;“龙颜”是对皇帝的尊称,“食后杯”是指饭后品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品茗之乐以及对皇帝敬献茗茶的心情。
尾联“细品第三纲最胜,人间双井当舆台”,是对茶叶品质的总结和对茶道的推崇。“第三纲最胜”是指茶叶中的极品,这里指的是双井茶;“舆台”是指地位和身份较低的人,这里用来衬托双井茶的珍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双井茶的极高赞誉和对茶道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用韵》是南宋诗人赵汝腾于公元1256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赵汝腾在这一年曾担任秘书少监、国子祭酒等职,颇有政治抱负。然而,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患严重,内忧不断,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作为一名南宋文人,赵汝腾深感国家危机四伏,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朝廷无能的批判。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世态炎凉、时光荏苒之感。与此同时,赵汝腾在诗歌中强调了自己坚守信念、保持气节的品质,表现出一位文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担当与使命感。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文学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南宋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赵汝腾受此氛围熏陶,积极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以此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
总之,《再用韵》这首诗歌反映了赵汝腾在公元1256年的生活经历和精神追求。虽然身处动荡年代,但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