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史计使 其一
祥刑生意遍庭荄,蔽芾棠阴手自栽。世降此翁犹尚德,俗衰时辈但论材。九仙截𩍐于公去,万石熏炉召父来。揽辔紫阳垂教地,饶何盍聘到崇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茂的庄稼生长在整个庭院中,绿色的树叶覆盖了整个院子,这些都是靠自己的双手种植的。在这个世界里,这个老者依然崇尚美德,然而时代已经衰退,人们只关注才能。神仙们穿过天空降临在在于公身旁,熏香的味道吸引着万石雕像。牵马走过紫阳教育之地,我们又怎能不聘请这样一位有才德的人来到崇高的地方呢?
去完善
释义
1. 祥刑:指推行德政,慎用刑罚。这里是对史计使的赞颂,意为在他的治理下,刑法被善意施行。
2. 庭荄:庭园中的草木。这里用来形象描绘了史计使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就像庭园中的一株参天大树。
3. 蔽芾:枝叶繁茂的样子,这里形容棠树。这里也寓意着史计使如棠阴遮蔽一般庇护百姓。
4. 世降此翁犹尚德:世道下降,但是这位长者仍然崇尚美德。这句话称赞了史计使在道德上的高尚品质。
5. 九仙:是道教传说中的九位神仙,这里比喻贤能之人。𩍐,指的是一种草。于公,指的是汉朝名臣于定国,这里用他的事迹来形容史计使的美德。
6. 万石:表示尊贵、崇高之意。这里借用石勒故事,喻指史计使的威望。熏炉,古代室内取暖设备,这里借代朝廷。召父,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召信臣,他为官清廉,这里同样用以赞美史计使的品德。
7. 紫阳:紫阳山,位于安徽宣城,宋代朱熹曾在山中讲学,后世称朱熹学派为“紫阳之学”。揽辔,整顿朝纲。垂教地,教导百姓的地方。这句意指史计使致力于整顿朝纲,传播儒家的道德观念。
8. 饶何:即饶州和何充,饶州是古代的州郡名,何充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官员。此处以两人名字并列,推测是用以赞誉史计使的文化素养和政绩。
9. 盍聘:指贤者出仕为官,这里意指邀请史计使登上高位。崇台,高大的宫殿台阶,这里代表官位的高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浓厚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描绘了祥刑生意的场景,象征着友人的品德高尚,以及其在此地的美好回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时俗的衰退和对贤能之士的渴求。最后,诗人以紫阳垂教地为象征,表达对友人在新的地方能够施展才华的期许。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贤者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饯史计使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汝腾所作。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5年(南宋理宗淳祐五年),当时赵汝腾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负责皇家图书的整理和校对工作。
在这一时期,赵汝腾身处国家权力中心,亲身经历了南宋社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他作为一位文人政治家,对国家的兴衰、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看似繁荣,但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边疆问题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这些现实问题激发了赵汝腾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创作这首《饯史计使 其一》时,赵汝腾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史计使(即史嵩之)时任右丞相,因为其专横跋扈、排斥异己的行为引发了朝野上下的不满。赵汝腾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为史计使送行,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