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二

标题包含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二
每忆家园乐,名贤共里闾。 剧谈祛夜疟,幽梦得乡书。 渐长性情懒,隔年音信疏。 终嫌累高节,不得荐相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咏(920年-1004年),字复之,自号乖崖,谥号忠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转运使等地方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逢想起家乡的快乐生活,总会有众多名士一同分享邻里之乐。 深入的交谈可以驱散夜晚的恐惧,而在梦中总能得到来自家乡的来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情也日渐慵懒,与故乡的联系也变得稀疏起来。 最终,我总是感到忧虑,担心自己的声誉会对高尚的品质造成损害,无法向世人推荐如相如一般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家园:指家乡; 2. 乐:快乐; 3. 蜀中:四川地区; 4. 寄:给……寄信; 5. 傅逸人:不详,可能是个人名或称谓; 6. 剧谈:热烈地交谈; 7. 祛夜疟:消除夜晚的失眠或焦虑; 8. 幽梦:美梦; 9. 性情懒:性格懒散; 10. 隔年:隔开一段时间; 11. 音信疏:信息沟通较少; 12. 终嫌:终究有些遗憾; 13. 累高节:拖累高尚的品质; 14. 荐相如:推荐像相如一样的人才。
去完善
赏析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好回忆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首联描绘了家园之乐和与名贤共处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颔联通过“剧谈祛夜疟,幽梦得乡书”这一生动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与朋友畅谈的欢快时光,以及梦中收到故乡来信的欣喜之情。颈联则抒发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逐渐变懒的性情和与友人之间日渐疏远的音信。尾联以“终嫌累高节,不得荐相如”的感慨收尾,暗示诗人认为自己虽身处高位,却仍无法推荐像相如这样的贤能之士,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其二》这首古诗出自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咏。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人傅逸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创作于公元970年至1014年之间,正值北宋初期。这一时期,张咏作为朝中的官员,因政治斗争而被贬谪至四川地区。在远离家乡的岁月中,诗人深感孤独和无奈,于是将心中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初年虽然社会稳定,但政治斗争仍十分激烈。文人墨客们在朝廷中备受排挤,甚至被迫离乡背井。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咏与其他文人士大夫一样,渴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又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