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任益州回留题剑门石壁

标题包含
再任益州回留题剑门石壁
剑门山势碧摩天,匹马重来鬓已斑。 多頼皇明烛幽远,两川无事得生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咏(920年-1004年),字复之,自号乖崖,谥号忠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转运使等地方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剑门关的山势耸立入天,一片碧绿。我骑着马再次来到这里,头发已经花白。还好有圣明的君王照亮了遥远的黑暗,使得四川和重庆两地得以安宁,让我能够活着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剑门:位于今四川境内的一处险峻山峰,是古代交通要道。 2. 碧摩:形容青翠的山峰高耸入天。 3. 匹马:指单人单骑。 4. 重来:再次来到。 5. 鬓已斑:头发花白,形容年纪已大。 6. 多頼:依赖、依靠的意思。 7. 皇明:皇帝的英明。 8. 烛幽远:照亮黑暗的地方,这里指皇帝圣明的德治教化使得边远地区得到了安宁。 9. 两川:四川的岷江和沱江两大河流。 10. 生还:活着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张咏再次任职益州时的感慨和感激之情。首句“剑门山势碧摩天”描绘了剑门山的雄伟壮观,暗示出作者肩负的重任。第二句“匹马重来鬓已斑”则表达了作者再次上任的艰辛与苍老。第三句“多頼皇明烛幽远”是作者对皇帝的感激之情,表示皇帝的智慧照亮了黑暗,使两川地区得以和平稳定。最后一句“两川无事得生还”则是作者对现状的欣慰,因为皇帝英明的治理,使得两川地区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全诗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民生安宁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94年,北宋著名文人张咏再次出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知州时,创作了这首《再任益州回留题剑门石壁》。那时,正是宋朝太平兴国年间,皇帝宋太宗为巩固边疆稳定,派遣文臣武将驻防各地。 作为一位忠君爱国的文人,张咏受命于危难之中,肩负起捍卫边关的责任。这次离任之际,他在剑门关上题诗留念,抒发了自己在两度任益州期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民生多艰以及个人感慨。 在这个时期,宋太宗为稳固江山,实施了许多改善民生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宣扬“和戎”外交策略,对内发展经济,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然而边境依然受到辽国的压力,战事时有发生,张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奔赴边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