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
赫日炎炎烁远窗,泉边树底亦无风。
行人莫便多辞苦,犹胜东郊炙背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烈日炎炎照远方窗户,泉水边的树木底下也无微风。路上的行人不要说热得受不了,比起那些在东方郊区晒太阳的人要好多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赫日:指太阳,形容阳光炽烈。
2. 炎炎:炽热的样子。
3. 烁:闪耀。
4. 泉边树底:指靠近泉水和树木的地方。
5. 无风:没有风吹过。
6. 莫便:不要。
7. 多辞苦:过多地抱怨苦热。
8. 犹胜:比……更好。
9. 东郊:东方的郊区,这里指远离城市的乡村。
10. 炙背翁:指被烈日暴晒的老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热的景象。首句“赫日炎炎烁远窗”中的“赫日炎炎”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炽热,而“烁远窗”则让人想象出炎炎夏日阳光直射窗户的景象。第二句“泉边树底亦无风”传达出即使在泉水和树荫下也无法抵挡炎热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虽然行人在旅途中可能会感到炎热辛苦,但比起那些在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来说,这已经算是很舒适了。诗人以这样一个巧妙的对比,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夏天的酷热,同时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苦热》是北宋诗人张咏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苦热”为主题,描绘了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适。根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995年前后,当时张咏正担任工部侍郎。
在这段时间里,张咏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在朝廷任职多年,但因性格刚直不阿,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尤其是在宋太宗时期,他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尽管人生低谷,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民生疾苦,将百姓的苦难化为诗歌的力量。
在《苦热》所处的时代,北宋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社会相对稳定。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灾害,百姓生活依然困苦。在这种背景下,张咏通过描绘夏天的炎热,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民众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