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草

标题包含
春草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不见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敞(1019年-1068年),字原父,号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学家、史学家。 刘敞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嫩绿的草儿连绵不绝,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们的美;它们在水边和原野上竞相生长,繁茂旺盛。 这些草似乎对车马喧嚣的城市生活有所厌恶,一旦进入城市的边缘,就迅速减少,仿佛不愿意被繁华世界所污染。
去完善
释义
1. 春草:春季的青草,指春天的草地。 2.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3. 不可名:无法用言语形容。 4. 水边原上:水边的平原,指靠近水源的地方。 5. 乱抽荣:随意生长,竞相繁荣。 6. 嫌:厌恶,不喜欢。 7. 车马:古代交通工具,此处代指都市繁华景象。 8. 繁华:繁华热闹的景象。 9. 城门:城市的出入口,此指城市范围。 10. 不见生:看不到新生的迹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草》诗以“春草”为主题,通过对春草生长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首句“春草绵绵不可名”,言春草繁多而连绵不断,无法一一列举其名称。接下来的“水边原上乱抽荣”则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在水边和原野上的繁茂景象,它们随意生长,给人一种杂乱却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不见生”二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春草的另一面:当它生长在繁华的城市中时,似乎显得有些不适应,甚至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它的身影。这种对比反映出春草自然、宁静的生活习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于繁华生活的一些思考与反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生动地展现出了春草的特点,同时也借春草之口,对城市生活中的喧嚣和浮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春草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生物,为诗歌增添了不少情趣,使读者在欣赏春草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刘敞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8年,正值刘敞中年时期,他已经历了科举成名、入朝为官的生涯,生活较为稳定。这个时期,刘敞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尤其是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得以发展。然而随着官僚体制的腐化,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尽管刘敞身为官员,但依旧关注百姓疾苦,并将之融入他的诗歌创作中。这首《春草》借春草起兴,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忧虑和对朝廷的不满。 与此同时,宋代文人重视绘画、书法和诗词创作的全面修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刘敞与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相交甚好,共同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敞深沉的才情、深厚的学识以及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