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太平寺
客里逢端午,僧廊雨气凉。
筼筜千个碧,薝卜六花香。
鲁頖程尤远,潘舆兴自长。
糁蒲倾美酒,笑入醉中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异乡度过端午节,寺院的走廊里弥漫着清凉的雨气。
有千株翠绿的竹子,空气中飘着栀子、白兰花的香气。
这段旅程还远远没有结束,而我的兴致却越来越高涨。
撒上菖蒲来斟满美酒,欢声笑语中,我仿佛已经醉倒在这个美丽的景色之中了。
去完善
释义
1. 太平寺:古代寺庙名称,位于中国某地;
2. 喻良能:作者的名字,生活在某一历史时期;
3. 客里:指作客他乡;
4. 僧廊:寺庙里的走廊或通道;
5. 雨气凉:形容空气中湿气重的凉爽感觉;
6. 筼筜:竹子的雅称;
7. 薝卜:一种植物,香气浓郁,此处指代栀子花;
8. 六香:指栀子花的香味;
9. 鲁頖程尤远:鲁頖,指距离遥远的地方,程尤远,指行程还很漫长;
10. 潘舆兴自长:潘舆,指古人乘坐的轿子,兴自长,指旅行的乐趣逐渐增加;
11. 糁蒲:将米粉拌入酒浆中的说法,是一种民间饮酒的习俗;
12. 醉中乡:形容醉意朦胧的状态,也是作者在诗中对家乡生活的怀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端午时在寺庙的所见所闻。首联点明时节与地点,凸显了“客”的孤独。颔联通过描写寺院中的植物,展示了寺院的幽静和清雅。颈联提及诗人的离乡背景和理想愿景。尾联则强调了自己虽身处异乡却能在诗意的空间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全诗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端午至太平寺》是南宋诗人喻良能在端午节时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公元12世纪中期,即南宋孝宗时期。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金、宋对立,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喻良能身处这一历史背景下,感叹民生疾苦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世道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挫折,但在这些经历中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他通过对太平寺的描绘,展现了在乱世中寻求宁静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既是对作者个人人生际遇的写照,也是对当时时代背景的反映。它反映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