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庵夜坐

标题包含
西庵夜坐
一室寒灯坐夜长,八千里路到梅阳。 西山固不如洋屿,也道薰风殿阁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间屋子里,深夜里守着一盏孤灯,忍受着漫漫长夜的寒冷。要前往八千里外的梅阳之地,路途遥远,让人感慨不已。西山的风景虽然不如洋屿那么美丽,但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夏日的微风轻轻吹过宫殿楼阁带来的凉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庵夜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晚静坐的诗。 2. 释云岫:唐朝僧人,俗名李鹤林,是华严宗的一位著名学者。 3. 一室寒灯坐夜长:指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整夜静坐。 4. 八千里路到梅阳:梅阳,即今湖南长沙市,此处代指遥远的地方。这句意思是距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只有通过行走八千里的路程才能到达。 5. 西山固不如洋屿:西山,位于杭州西部的孤山,是诗人向往的地方;洋屿,指的是海外岛屿。这句表示,即使是美丽的西山也不如远方的洋屿令人向往。 6. 薰风:指和风,温暖的东南风。 7. 殿阁凉:形容宫殿和楼阁在凉爽的微风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云岫的一首七言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坐在自己的小屋里,思念远在梅阳(今广东梅州)的亲友的心情。“八千里路到梅阳”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遥远的距离,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以自己和别人为例,说明了无论在何处,夏天的微风都能带来凉爽的感觉。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友情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庵夜坐》是元代诗人释云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庵夜坐时所见到的宁静景色和内心的淡泊境界。创作时间大约为元朝晚期,大约在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之间。 在这个时期,元朝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释云岫作为一名僧人,他的生活主要在寺庙中度过,以诗歌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经历了一些人生起伏,如朋友间的离别、岁月的流逝等,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时代背景方面,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国家,尽管实现了大一统,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佛教在元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寺庙和僧侣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然而,随着明朝的崛起和元朝的衰落,佛教的地位也逐渐下降。释云岫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