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行
行到黄云陇,唯闻羌戍鼙。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到那有着黄云的田野,只听见那边境战士的鼓声。
这边的风景远不如山谷溪流旁的景色,还能让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陇上:这里指西北边疆。
2. 黄云:黄色云彩,比喻沙土飞扬的天空。
3. 羌戍:边疆的羌族戍楼,即古代驻军烽火台。
4. 鼙:古代军队的乐器,形状像小鼓,用于传递信息。
5. 山下水:山下的水流。
6. 任东西:随意流动,不受阻碍。
去完善
赏析
《陇上行》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一首描绘边疆戍楼景象的诗歌。首句“行到黄云陇”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所见的茫茫黄沙,形象地展示了边疆环境的荒凉与寂寥。次句“唯闻羌戍鼙”则是通过聆听远处传来的军鼓声,进一步渲染了边地的肃穆氛围。而第三、四句“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则巧妙地以山水之间的自由意象,对比了边疆戍楼的束缚感,凸显了诗人渴望自由的理想。整首诗画面宏大,情感真挚,既有对边疆戍楼的生动描绘,又展现了诗人深挚的人文情怀,堪称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陇上行》是唐朝诗人张仲素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793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的数十年间,国家历经战乱,民生凋敝。
当时,张仲素正在京城长安任谏议大夫,这个官职让他对国家政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观察到在战争结束后,国家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战争带来的大量伤残士兵、农田荒废等。此外,他也了解到朝廷对于战争遗留问题处理的不尽如人意,百姓生活困苦。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陇上”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战争中百姓生活的忧虑,以及对和平时期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战后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民间疾苦和战争的残酷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