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洛滨吹笙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暗空思羽盖,余气自氛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百年后的王子,吹奏出悠扬的五夜之音。悠扬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如神仙的歌声般动人。这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回,犹如山林中的鸟鸣。月光下的松林与溪水共同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处传来的箫声如同凤凰的鸣叫,那欢快的音符似乎环绕在人们周围。在这样的夜晚,每个人都仿佛变成了翱翔天际的凤凰。寂静的夜晚,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思绪飘向了远方。
去完善
释义
1. 洛滨:指洛阳附近的洛水之滨,这里借指洛阳一带。
2. 王子:指仙人王子乔,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为周灵王之子,善吹笙,后来成为仙人。
3. 千年后:表示时间久远。
4. 五夜:古代分为五日,一日分为四刻,五夜即为第四夜,这里指深夜。
5. 逶迤:曲折蜿蜒的样子。
6. 清洛:清澈的洛水,这里借指洛阳一带。
7. 断续:时而停止,时而继续。
8. 泄泄:形容声音悠扬。
9. 啾啾:象声词,形容虫鸟等细碎的叫声。
10. 松风:风吹松树的声音。
11. 幽律:形容音乐深沉悠远。
12. 波月:月亮在水波中的倒影。
13. 凤管:凤凰的鸣叫声,这里指笙声。
14. 鸾声:鸾鸟的叫声,这里也指笙声。
15. 羽盖:用羽毛装饰的车盖,这里代指华丽的车队。
16. 氛氲:香气弥漫的样子,这里形容笙声余音缭绕。
去完善
赏析
《夜闻洛滨吹笙》是一首描绘音乐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洛滨夜闻笙乐的情景。
首联“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意为:在千年的岁月里,王子的故事已经远去,然而五更夜静之时,却还能听到悠扬的笙音。
颔联“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描述笙乐犹如清洛水蜿蜒曲折,又如同仙人乘云而下,时断时续。
颈联“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形容音乐缥缈不定,难以捉摸;乐曲复杂繁多,难以分辨。
尾联“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暗空思羽盖,余气自氛氲”,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感慨。他说,这笙乐如同松林中的风声,波光粼粼的月色,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虽然听不见吹奏者的身影,但是他们的声音就像凤凰和鸾鸟一样,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闻洛滨吹笙》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描绘音乐之美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
在晚唐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张仲素作为当时的文人雅士,对音乐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他在洛阳河边听闻吹笙的声音,被其美妙所吸引,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歌。
张仲素本人曾在朝廷任职,但因性格耿直,不愿阿谀奉承,仕途并不顺利。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