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莲
波面盈盈照影红,月寒露重怨房空。
鹭鸶目趁鱼行急,惊得残粧散晓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面泛起涟漪映照着红色的倒影,月光下的寒露使房间显得格外空旷寂寞。白鹭的眼神紧跟游鱼的动作,使得清晨的风中散落着残妆。
去完善
释义
1. 波面:水面。
2. 盈盈:水波荡漾的样子。
3. 照影红:指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映红了水面。
4. 月露:月光与露水。
5. 怨房空:荷花的内心孤独,感伤秋天到来,花谢叶枯,无依无靠。
6. 鹭鸶:一种水鸟,常见于湿地或浅水处。
7. 目趁:眼睛紧盯。
8. 鱼行急:鱼儿游动的速度很快。
9. 惊得:因为鹭鸶的行动而让荷花受到了惊吓。
10. 残粧:此处形容秋天荷花凋谢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秋莲》是元朝诗人释元肇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莲花景象的诗歌。首句“波面盈盈照影红”,以“波面”和“照影红”作为秋莲的底色,既表现出了水波荡漾的动态美,又衬托出莲花在月光下的美丽倒影。接下来“月寒露重怨房空”,用“露重”和“怨房空”传达了秋天的寒冷与莲花的孤寂之情,表现出莲花在面对自然条件的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情感。
次句“鹭鸶目趁鱼行急”,以“鹭鸶”和“鱼行急”传达了一种生命活动的节奏感,同时也反衬出莲花的静态之美。“惊得残粧散晓风”则描述了随着天色变亮,露水逐渐散去的过程,以及荷花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柔弱之美。整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把秋天莲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莲》是宋代诗人释元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莲花凋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人生态度。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内容:
在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释元肇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以其才情横溢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他在这首《秋莲》中,通过描绘秋莲从盛开到凋谢的过程,展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们常常以诗会友、借诗抒怀。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元肇以其独具匠心的诗篇抒发了对生活哲学的见解。虽然他是出家人,但他仍关注尘世中的悲欢离合,并从中汲取灵感。这种深厚的同理心使他的诗歌充满哲理和韵味。
在本诗中,释元肇描述了秋莲逐渐凋谢的景象。“昨夜三更里,姮娥坠玉簪”,诗人以嫦娥比喻秋莲,表达出莲花在夜晚时分悄然凋零的场景。而“西风群玉圃,零落不成簪”则揭示了莲花凋谢的原因——西风吹拂,带走了生命的活力。
总的来说,释元肇的《秋莲》在北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诞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关注的生活现象以及生命哲学。诗人巧妙地将个人遭遇融入作品中,展示出对命运的无常及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