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其六
柳叶初齐岸,风吹渐有声。老农林下饷,黄犊雨中耕。野果垂墙熟,溪船傍屋行。江村虽戒惧,幸不事穷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长的柳叶在岸边整齐排列,微风轻拂,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年老的农民在树林中享受午餐,小黄牛在雨中耕作。成熟的野果悬挂在墙上,溪边的船只靠近房屋航行。尽管在这个地方要保持警惕,但幸运的是这里并没有发动穷兵黩武的战争。
去完善
释义
1. 柳叶初齐岸:指柳树的叶子刚刚长到齐岸边,意味着春天到来。
2. 老农林下饷:林下饷指在树林中野餐,老农表示年长的农民。
3. 黄犊雨中耕:黄犊指的是黄色的牛犊,这句话表示在春雨中耕种的场景。
4. 野果垂墙熟:描述野果成熟的时候,挂满了枝头。
5. 溪船傍屋行:溪船指的是小溪边的船只,傍屋行表示在小溪边房屋附近行走。
6. 江村虽戒惧:江村在这里是指一个地名,虽然有所戒备但并无恐惧。
7. 幸不事穷兵:意思是庆幸没有参与那种不顾民生而去穷兵黩武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村居生活宁静而和谐的画面。首联“柳叶初齐岸,风吹渐有声”,以春风吹拂的柳叶和渐渐传来的人声为引子,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接下来,颔联“老农林下饷,黄犊雨中耕”,进一步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情景:老人在树下用午餐,黄牛在雨中耕地,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的勤劳与朴实。颈联“野果垂墙熟,溪船傍屋行”则描述了农家院落的景致:成熟的野果挂满墙壁,小溪边的船只靠近房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最后,尾联“江村虽戒惧,幸不事穷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国家安定的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村居 其六》是清代诗人何绛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具体时间为1840年左右。这一时期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国家内外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何绛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年轻时曾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随着国家的衰落,何绛的仕途并不得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地脱颖而出。
在何绛创作《村居 其六》的时期,清朝的国势已经日益衰微,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何绛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共同抵抗外敌侵略。因此,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又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