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相台

标题包含
过相台
胡儿吹笛醉秦楼,月白风清只共愁。 魏国九京如可作,锦衣能复故乡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来自西域的小伙子吹奏着竖笛,在月色皎洁、微风轻拂的夜晚,只能与孤独和忧愁为伴。若时光倒流回到那个强盛的魏国时代,或许就能身着华丽的锦衣荣归故里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相台:即河南省安阳市的相州城。 2. 胡儿吹笛:指匈奴南侵时乐府诗中的描述。这里表示战争气氛。 3. 魏国九京:指魏国的首都邺城。九京即指邺城遗址。 4. 锦衣:即指锦绣衣裳,代指豪华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过相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相台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开篇“胡儿吹笛醉秦楼”一句,借用了胡儿在秦楼饮酒作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在看到相台繁华景象时的感慨。接下来的“月白风清只共愁”则抒发了诗人在面对美景时无法摆脱的哀愁之情。 中间两句“魏国九京如可作,锦衣能复故乡留”,诗人以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魏国九京指代故乡,诗人想象若能回到故乡,就算身穿锦衣也不能抵挡住乡愁之苦。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同时也揭示了游子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相台》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05年(南宋宁宗嘉定八年)左右,当时诗人正值中年,官至礼部尚书。 在那个时代,南宋与金国之间的战争不断,民生疾苦。许及之作为南宋官员,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景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许及之写下了《过相台》这首诗。相台,即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军事要地。诗人通过描写相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