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陵王

标题包含
兰陵王
晚烟直。 池沼波痕皱碧。 年芳为、花态柳情,采粉揉蓝酿春色。 繁华记上国。 曾识。 倾城幼客。 风流是、联句送钩,笺绿绡红递书尺。 行云去无迹。 念暖响歌台,香雾瑶席。 当时谁信盟言食。 知一岁离聚,几多间阻,人生如梦寄堠驿。 况分散南北。 悲恻。 万愁积。 奈鸾凤欢疏,鱼雁音寂。 天涯何处相思极。 但目断芳草,恨随塞笛。 那堪庭院,更听得,夜雨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炊烟笔直升起。 池塘水面上泛起波纹,仿佛皱起的绿色。 这一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花儿的风貌和柳树的深情,它们采集花粉,揉捻蓝色花瓣,酝酿出春日的色彩。 繁华的景象让人回想起过去的世界。 那时候我曾认识了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 她的才情风流,善于写诗作画,还会用纸条传递消息。 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就像行云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 想起那些温暖的歌声和香气弥漫的宴会,仿佛还在耳边。 那个时候,有谁相信承诺只是口头的呢? 知道每年的离别团聚都有无数的阻碍,人生就像一场梦,寄托在驿站里。 更何况我们如今天各一方。 真是令人悲伤。 万分的愁绪堆积在心中。 无奈的是,我们的欢乐渐渐疏远,书信也越来越少。 天涯海角,哪里才是最深的思念呢? 只能看着无尽的芳草,听着悲伤的笛声。 这怎能忍受呢?就在这寂静的夜晚,雨滴敲打着窗户。
去完善
释义
《兰陵王》:该词牌本名《满江红》,因贺铸的“青玉案”中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岳阳楼上看红叶。”之句,最后一句失粘,因贺铸尊官,不便改正,赵令畤就填一词,让公以赠贺铸,首句就是“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所以改称《兰陵王》。 1. 晚烟直:意为傍晚时烟雾直直地升起。其中"晚烟"指的是傍晚时的炊烟。 2. 池沼波痕皱碧:描述池塘水面上被风吹起的波纹。其中"皱碧"是指水面上的波纹使得水看起来像绿色的衣服起了皱纹一样。 3. 年芳为、花态柳情:这里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色。其中"年芳"是指春草;"花态柳情"是指花朵盛开和柳树抽芽的景象。 4. 采粉揉蓝酿春色:描述春天各种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其中"采粉"指昆虫采集花粉;"揉蓝"指将蓝色揉入花朵中;"酿春色"则描绘出春天万物生长的生机景象。 5. 繁华记上国:意指记录下故土的繁华。其中"上国"通常指京都或中原地区。 6. 曾识。倾城幼客:这里的"倾城"指代美貌女子,"幼客"指年幼的外来者。整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曾经认识过一个美丽女子和她的年幼外来朋友。 7. 风流是、联句送钩,笺绿绡红递书尺:这句话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文学交流的场景。其中"联句"是一种诗歌创作方式,即每人分别写出诗句的一部分;"送钩"是古人饮酒游戏的一种;"笺绿绡红"形容信纸的颜色;"书尺"指书信。 8. 行云去无迹:这句表达的是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意思。其中"行云"比喻流逝的时光。 9. 念暖响歌台,香雾瑶席:这两句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其中"暖响歌台"形容歌声悠扬的情景;"香雾瑶席"描绘出酒席上香气弥漫的画面。 10. 当时谁信盟言食: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誓言无法兑现的感慨。其中"盟言食"指的是订立誓约时说的话。 11. 知一岁离聚,几多间阻,人生如梦寄堠驿:这三句是作者对于人生中离别相聚、波折坎坷的思考。其中"一岁离聚"指一年的离别和相聚;"间阻"指路途中的阻碍;"人生如梦寄堠驿"表示人生就像梦一样,在驿站之间度过。 12. 况分散南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好友分离、各自漂泊的无奈。 13. 悲恻。万愁积: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哀伤和忧愁。 14. 奈鸾凤欢疏,鱼雁音寂:这两句描述了作者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其中"鸾凤"比喻恩爱夫妻;"鱼雁"指代书信。 15. 天涯何处相思极: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16. 但目断芳草,恨随塞笛: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目断芳草"表示望穿秋水,眺望远方的青草;"恨随塞笛"指内心的忧伤随着边塞的笛声飘散。 17. 那堪庭院,更听得,夜雨滴:这三句表达了作者面对凄凉环境的无奈心情。其中"那堪庭院"表示难以忍受当前的境遇;"更听得,夜雨滴"描绘了夜晚雨声不断,更加深了作者的哀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别离的愁绪。诗人通过对“晚烟”、“池沼波痕皱碧”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接着,诗人通过“年芳为、花态柳情”等诗句,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同时,诗人还通过“繁华记上国”等诗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描写春天的美景之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述离别之情。通过“风流是、联句送钩,笺绿绡红递书尺”等诗句,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友谊。接下来,诗人以“行云去无迹”开篇,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无奈与惆怅。然后,诗人通过“知一岁离聚,几多间阻”等诗句,抒发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诗人以“况分散南北”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一位多情诗人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陵王·芳径雨中》是中国北宋时期词人方千里的一首著名词作。此词创作于公元1038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的太平盛世。在这期间,词人方千里担任礼部郎中,生活相对安定。然而,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个人命运的波折,他在内心依然保留着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词中,方千里以“芳径雨中”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感悟的独特视角。当时北宋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词人们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