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觉有感

标题包含
早觉有感
东方殊未明,暗室虫正飞。先觉忽先起,衣裳颠倒时。 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不用思秉烛,扶桑有清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温(772年-818年),字和叔,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吕渭曾任礼部侍郎,母亲韦氏则是唐玄宗的女儿。 吕温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东方尚未明亮之时,黑暗的房间里虫子正在飞舞。突然间,有个先知醒来,发现衣物凌乱不堪。正值寒冷的冬天,夜晚漫长无比。此时该如何度过?无需考虑点燃蜡烛,因为曙光已然照耀大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方:这里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也代指时间。 2. 殊未明:尚未明亮,指天色尚暗。殊,表示程度;未明,指天色不明亮。 3. 暗室:昏暗的房间,比喻环境幽静。 4. 虫正飞:虫子在飞舞,形容清晨的景象。 5. 先觉:有敏锐洞察力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6. 忽先起:突然间率先起床。 7. 衣裳颠倒时:穿衣服的时候不小心穿反了。 8. 严冬:寒冷的冬天。 9. 寒漏长:寒冷的长夜。漏,古代计时器;长,漫长。 10. 此夜:这个夜晚。 11. 如何其:即“如何”,表示疑问,询问情况如何。 12. 不用思秉烛:不用考虑点燃蜡烛。秉烛,拿着蜡烛,这里借指照明。 13.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地,这里指光明。
去完善
赏析
《早觉有感》是唐代诗人吕温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黎明前的寂静景象和诗人早起的心情。首联“东方殊未明,暗室虫正飞”描绘了黎明前暗室中虫子飞舞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颔联“先觉忽先起,衣裳颠倒时”描述了诗人早起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颈联“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通过对寒冷的冬天深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尾联“不用思秉烛,扶桑有清晖”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光明终将到来的信念。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觉有感》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吕温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756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吕温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篇。 吕温在战乱期间,曾任侍御史、司门员外郎等职,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心使他在战乱中坚守职责,为民请命。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认可,反而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排挤。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腐败严重,边疆战事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吕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他以诗歌为武器,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