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六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塞下曲六首 其三
古戍秋生画角哀,思归泣尽望乡台。 胡天日落寒风起,但见黄沙万里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古代军营里,号角声让人倍感悲伤;思念家乡之情在心中沸腾,流下了泪珠。在异乡的夕阳下,寒冷的秋风渐渐刮起;眼前只有无尽的沙漠,一片荒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戍:古代边塞的城堡或营垒。 2. 秋生:秋天到来。 3. 画角:古代军队中用以警昏晓的号角。 4. 思归:思念家乡,希望回归故乡。 5. 泣尽:哭干眼泪。 6. 望乡台:古人以为离家太远,无法看到故土,于是筑土为高台以望乡。这里指思乡之情感深沉。 7. 胡天: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称呼。 8. 黄沙:黄色的沙尘,这里形容沙漠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关生活的诗作。首句“古戍秋生画角哀”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边关秋天的景象:古老的戍楼、寥廓的天空、悲壮的画角声,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第二句“思归泣尽望乡台”则通过思归之人泪尽的情景,表现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接下来的两句“胡天日落寒风起,但见黄沙万里来”描绘了边关日落的壮观景色,夕阳西下,寒风凛冽,只见茫茫的黄沙涌来,无边无际。这首诗通过对边关风光、士兵生活及战事气氛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远离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六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严羽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宋徽宗时期。当时北方边疆战事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在创作这首诗时,严羽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几度被贬,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种背景下,他以笔为剑,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边疆战士的同情。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宋王朝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有金国入侵,内忧外患。严羽作为文人墨客,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无法袖手旁观。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关注,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