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六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塞下曲六首 其二
渺渺云沙散橐驼,风吹黄叶渡黄河。 羌人半醉蒲萄熟,塞雁初肥苜蓿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沙漠里,骆驼驮着货物四散而行,风中飘落的黄叶伴随着黄河的水流。那里的羌族人沉醉在葡萄的丰收中,而塞外的雁群则在茂盛的苜蓿丛中寻找食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渺渺:形容遥远的样子。 2. 云沙:指沙漠或沙滩。 3. 散橐驼:指分散在沙漠中的骆驼队。 4. 黄叶:枯黄的树叶,这里指秋天的景色。 5. 渡黄河:渡过黄河,这里的“黄河”代指边关地区。 6. 羌人:古代我国西部地区的民族之一,这里泛指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7. 蒲萄:即葡萄,这里指葡萄丰收的季节。 8. 塞雁:边塞的大雁,这里象征边塞的秋天。 9.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这里形容塞外的草原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风光与生活的宁静美好。首句“渺渺云沙散橐驼”以悠远的云沙、分散的骆驼展现出边塞辽阔的场景。次句“风吹黄叶渡黄河”以秋风中的黄叶和黄河的景象展现出边塞的壮美。后两句“羌人半醉蒲萄熟,塞雁初肥苜蓿多”则描绘了边塞居民的安乐生活,表现他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全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风光和生活景象的多元性,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六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严羽于绍兴年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段时间正处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国南侵,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对外敌采取妥协求和的态度。 当时年富力强的严羽身处其中,他目击时艰,满怀着壮志豪情和悲凉情绪。他用深邃的洞察力审视社会现实,将这一时期所经历的国仇家恨、民生疾苦,以及个人忧虑等复杂情感融入诗篇之中。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忧思以及对英雄豪杰的景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