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懊恼歌六首 其三
郎去无见期,妾死那瞑目。
郎归认妾坟,应有相思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爱人离去再无会期,我死去又如何能瞑目。
待君归来寻找我的坟墓,那里应已有棵代表思念的树。
去完善
释义
1. "郎去":指丈夫离家远行。
2. "无见期":没有预期的相见之日,即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
3. "妾死":作者以女子自居,表达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 "那瞑目":"那"为"奈何"的古字,意为无可奈何,无法忍受分离的痛苦。
5. "郎归":丈夫归来。
6. "认妾坟":认出我的坟墓,意指丈夫回来后知道妻子已经去世。
7. "相思木":古人认为,如果树生长在坟上,则表明死者与生者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此处的"相思木"象征夫妻间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古懊恼歌六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严羽的作品。全诗以郎与妾的对话形式展开,表达出一段深沉的爱恋。首句“郎去无见期”道出了两人的离别,郎的去向杳无音信,使得妾忧心忡忡,无法安眠。接下来的“妾死那瞑目”则刻画了她在等待中的焦虑、绝望,令人感受到她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定。“郎归认妾坟”描绘了郎在多年后归来寻找妾的场景,一句“应有相思木”意味着妾已离世,留给郎的是一片寄托着她无尽思念的树木。整首诗以郎与妾的对话形式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彰显了爱情的无尽力量和悲剧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懊恼歌六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严羽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当时严羽正在宦游各地,官场上的不如意使他深感忧虑。同时,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战乱频发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组《古懊恼歌六首》,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