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云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在河边的芦苇荡外,孤独的路人显得苍茫无助。
残留的云朵与大雁分别在天际,新生的月亮伴随着潮水一同涌现。
天空似乎与水面相接,小船沿着树枝的方向缓缓前行。
离家已经好几晚,现在听到船桨声都觉得厌烦。
去完善
释义
《江行》 - 严羽
1. 暝色蒹葭外:蒹葭,一种植物,指芦苇。这句描述了江边的景色。
2. 苍茫旅眺情: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旅眺,旅行时眺望远方。这句描绘了旅途中观望的心情。
3. 残云和雁断:残云,剩余的几朵云;雁断,大雁飞走。这句描写了大雁离去后的天空景象。
4. 新月带潮生:新月,农历月初的月亮;潮生,海潮上涨。这句表示月亮升起时伴随海潮。
5. 天到水中尽:这句意味着水面宽阔,天空仿佛与水面相连。
6. 舟随树杪行:树杪,树梢;这句描述了小船在树林间行驶的景象。
7. 离家今几宿:离家,离开故乡;今几宿,现在的几晚。这句表现了离家时间已久。
8. 厌听棹歌声:厌,厌烦;棹歌,划船时的歌声。这句表示已经厌倦了划船时的歌声。
去完善
赏析
《江行》是南宋诗人严羽的一首描绘江上旅途景色的诗。首联“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通过描写昏暗的景色和远方的芦苇,营造出一种苍茫而辽远的氛围,表现出诗人旅途中孤独的心情。颔联“残云和雁断,新月带潮生”描绘了天空中残留的云彩和大雁离去的景象,以及新生之月和涌起的潮水,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之感。颈联“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写天空与水面相连的美景,以及小船在树木之间穿梭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尾联“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则揭示了诗人离家在外、厌倦漂泊的情感,表达了他渴望归乡的迫切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行》是南宋著名诗人严羽的一首描绘江行景色和表达人生感慨的诗篇。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50年至1200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时而和平,时而战争,国家局势紧张。
严羽本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世显赫,但生活在这动荡时期,他也饱经沧桑。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后来退居故里,潜心研究诗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他广泛阅读了历代诗人的作品,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江行》一诗中,严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行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在诗中将个人遭遇融入到大时代的背景之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个人情感色彩,又充满了家国情怀。这种情感的抒发,既是对他自己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