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庵
孔明西去终扶汉,散骑南来莫拯唐。
同是卧龙殊用舍,古今易地两南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孔明:指诸葛亮。
西去:指向蜀汉方向前进。
扶汉:辅佐汉朝。这里是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散骑:指司马懿。
南来:指向南方进发。
莫拯唐:没有拯救唐朝。这里是指司马懿未能挽救曹魏的衰落。
卧龙:隐喻诸葛亮和司马懿,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殊用舍:指诸葛亮的成功与司马懿的失败。
南阳:这里指的是南阳山。
去完善
赏析
《卧龙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的诗歌,诗人以诸葛亮和司马相如为喻,表达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诗歌中提到的“卧龙”二字,既是隐指诸葛亮、司马相如等杰出人物,也是比喻南阳这个地方。南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培养出许多贤才志士,这里卧虎藏龙。
首句“孔明西去终扶汉”意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努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之事。尽管力挽狂澜,终究未能拯救汉朝的危局,这显示了历史的无奈和人类的无力。第二句“散骑南来莫拯唐”则用以司马相如为例,他虽然在唐朝享有盛名,但也无法挽救唐朝的衰落。两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壮感。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以"同是卧龙殊用舍,古今易地两南阳"收尾,极具哲学意味。它既是对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概括,也暗示了南阳这块土地的奇特之处,培养了诸如诸葛亮和司马相如这样的英雄豪杰。同时,这句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叹,表达了自古以来,无论英雄如何改变,终究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的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卧龙庵》是南宋著名诗人陈岩的作品。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立时期。
陈岩生活在南宋晚期,此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他目睹了朝廷的腐朽和社会的不公,深感忧虑。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脱颖而出,这使他对功名产生了厌倦之情。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陈岩选择了隐居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之中。
在陈岩所处的时代,南宋晚期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金朝对南宋的军事压迫,使得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困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尘世,寻求内心的宁静。陈岩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卧龙庵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自己心境的诗歌,如《卧龙庵》等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