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齐云岭

标题包含
齐云岭
金阙瑶阶路不迷,白云翠岭一般齐。 我今要达参寥境,借作凌虚万丈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玉砌的台阶显得非常清晰,不会被迷惑,与天空中的白云和地面上的翠绿山脉保持齐平。今天我要达到一种参透世间虚无的境界,我将借助这无限延伸的天空之梯来攀登。
去完善
释义
1. 金阙:比喻天子的宫殿或朝廷。这里可能指代位于齐云岭的山巅处的一座庙宇或塔楼。 2. 瑶阶:玉石铺成的台阶,形容非常华丽。此处可能指代山上的庙宇的台阶。 3. 凌虚:指升空,高耸入云。这里可能是作者在描述自己攀登齐云岭时的感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攀登齐云岭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渴望达到超脱尘世、领悟自然的境地。 首句“金阙瑶阶路不迷”,描述了齐云岭的壮丽景色和山路的险峻。金阙瑶阶代表豪华气派的楼阁台阶,暗示诗人登临高处,与蓝天齐肩;而“路不迷”则传达出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次句“白云翠岭一般齐”,形象地表现了云雾缭绕中青山绿水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无垠与生命的蓬勃生机。诗人以此表达了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境界,以及对生活热情的赞美。 第三句“我今要达参寥境”,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纷扰,寻求精神解脱的愿望。诗人认为,在艰难跋涉的过程中,他终将抵达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参寥境,那里充满空灵宁静,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最后一句“借作凌虚万丈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勇猛精进的精神面貌。诗人以凌云壮志的姿态,把高山峻岭视为通往理想境界的天梯,激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索、攀越巅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齐云岭》是南宋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齐云山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正是南宋时期。在这首诗中,陈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齐云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岩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后来,他放弃科举之路,投身文学创作,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这段时间里,陈岩游历了全国各地,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崇尚山水之乐,热衷于游览名山大川,并在游玩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慨。陈岩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自然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既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又传达了个人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总之,《齐云岭》这首诗是陈岩在南宋时期创作的,此时的他正通过游历祖国山河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这首诗既是陈岩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文人的才情和胸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