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峰
阅尽人间万劫尘,平生结习一无存。
居山更向山头坐,兀兀真成不动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遍了世上各种苦难和俗世烦恼,一生的习惯都已消失殆尽。居住在山中,我更愿意面向山峰而坐,稳重而坚定,就像一位超凡入圣、永恒不变的菩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罗汉峰:即指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的一处山峰,位于岳麓山顶,形如盘膝而坐的罗汉,故名。
2. 阅尽人间万劫尘:形容看遍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阅尽,看过所有;万劫尘,泛指无数的苦难和尘埃。
3. 结习:佛教用语,指人在世间所积累的各种烦恼习性。
4. 一无存:完全没有留存。一无,一点都没有;存,存在。
5. 居山更向山头坐:居住在这座山上,还要在山的最高处打坐修行。居山,居住在山中;更向山头坐,还在山顶打坐修行。
6. 兀兀:表示专心致志的样子,也可理解为稳稳当当的意思。
7. 不动尊:佛教用语,指的是安住本位,不受外物影响的尊贵者。此处借指罗汉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罗汉峰为题,表达了诗人陈岩对于修行的独特见解。首句“阅尽人间万劫尘”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看透了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和苦难,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接着“平生结习一无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经过修行之后,内心的执着与困惑都已经消失殆尽,心灵得到了彻底的净化。
第二句“居山更向山头坐”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山中修行的场景。他在山中居住,更加向往山顶的地方,寓意着诗人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最后一句“兀兀真成不动尊”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不为外物所动,从而达到真正的觉悟。
整首诗意境深远,格调高雅,表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汉峰》是南宋诗人陈岩所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南宋文人阶层在儒家士大夫精神的影响下,往往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陈岩作为南宋晚期的一位士人,有着广泛的社会交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自然风光,更注重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罗汉峰的诗篇。
在诗中,陈岩通过描绘罗汉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他也隐含地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腐败、社会不公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对罗汉峰的描绘,陈岩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