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坛
万感生于一念间,炷香惊起老龙蟠。
今年人协嘉鱼梦,荒却池前古石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万感:万般感慨。
2. 一念间:形容时间短暂。
3. 炷香:点燃香火。
4. 老龙蟠:指龙行。
5. 今年:今年这个时节。
6. 人协:众人齐心合力。
7. 嘉鱼梦:美好渔猎的期望。
8. 荒却:荒废。
9. 池前:池塘前面。
10. 古石坛:古老的石头祭坛。
去完善
赏析
《祈雨坛》是陈岩的一首描绘祈雨场景的古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求雨的急切心情和祈愿的愿望。
首句“万感生于一念间”表明了诗人强烈的求雨愿望,在纷乱的情绪中突显出执着一念,凸显诗人对民生困境的关注与担忧。
第二句“炷香惊起老龙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祈求甘霖的热切心情,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祈祷者点燃的香火如同唤醒沉睡的老龙一般激荡着天地,使神灵感知人类的渴望。
第三句“今年人协嘉鱼梦”表达诗人期望通过祈雨为百姓带来丰收、安乐的愿景,将百姓的诉求寄托于美好的梦境之中。
最后一句“荒却池前古石坛”则揭示了现实中的尴尬景象:尽管人们虔诚祈祷,无奈祭坛前的池塘已然荒废,反衬出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如意,也为这首诗增添了一丝苍凉之感。
整首诗寓情于景,通过对祈雨景象的刻画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祈雨坛》是南宋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祈雨场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陈岩生活在动荡的南宋末年。当时,金兵南侵,宋室偏安江南,战乱频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干旱灾害频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百姓们纷纷设立祈雨坛,祈求上天的庇佑。
陈岩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诗人,目睹了民间祈雨的情景,深感人民生活的艰辛,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祈雨坛》,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