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福海院

标题包含
福海院
风送香来草木灵,寿松何事不重青。 日当亭午禅扉静,药杵声中鹤梦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儿吹过带来草木的香气,使得这些生物都充满了灵性,而长寿的松树为何不能重新焕发生机呢?在这中午时分,太阳正当头照在寺庙的小门上,仿佛一切都在宁静之中。而在那远处的山中,伴随着草药的捣碎声,白鹤从它的梦境中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福海院:寺庙名称,位于福建地区。 2. 陈岩:字景韩,号菊磵,宋朝官员,南宋诗人。 3. 风送香来草木灵:指风吹过来,带来了草木的香气,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4. 寿松何事不重青:寿松,长寿的松树;何事,为什么;不重青,不再变绿。这句是说松树在春天本应发青,现在为何不重新发青?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5. 日当亭午禅扉静:日当,指太阳的位置;亭午,正午时分;禅扉,佛教寺庙的大门。这句是描述正午时分,寺庙大门紧闭,一片宁静的景象。 6. 药杵声中鹤梦醒:药杵声,捣药的声音;鹤梦醒,比喻从梦境中醒来。这句是形容随着捣药的声音响起,仿佛让人从梦境中苏醒过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岩在福海院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感想。诗中的"风送香来草木灵"表达了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气息,而"寿松何事不重青"则是对长寿松树的赞美。接着,"日当亭午禅扉静"描述了中午时分寺庙的宁静氛围,最后的"药杵声中鹤梦醒"则隐含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包含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呈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福海院》是唐代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寺院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06年,正值唐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陈岩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早年任县尉,后因政治原因被贬为农民,后又被起用为都督府参军。他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在《福海院》中,陈岩以福海院为背景,描绘了寺院的宁静、庄重和神秘。他通过对福海院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唐朝,佛教发展兴盛,寺院遍布各地。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寺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寺院的景物之中。陈岩也不例外,他在游览福海院时,灵感迸发,写下了这首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