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净居院

标题包含
净居院
缭白萦青照眼波,芙蓉出没在天河。 不因云影闲来去,安得春山态度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流动的白色和青色交相辉映,如眼波流转。盛开的荷花在银河般的江面上若隐若现。 如果不是因为云朵的倒影在空中飘荡,怎么能欣赏到春天山景的美好姿态呢?
去完善
释义
1. 净居院: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意溪镇。 2. 缭绕:指云雾或水流萦绕的样子。 3. 萦青:描绘出山水景色,意味着青山绿水。 4. 照眼波:指眼前的一片景色,此处用“波”比喻水面倒映的景象。 5. 芙蓉:指荷花。 6. 天河:此指天空中的银河。 7. 不因:不因为...的原因。 8. 安得:怎么能。 9. 春山:春天的山景。 10. 态度:风度、风采。
去完善
赏析
《净居院》陈岩的这首诗词以迷人的自然景象为画面背景,表达了一种清新、舒畅、自由的心境。诗人用“缭白萦青照眼波”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净居院周边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绿意盎然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周围的美景。紧接着,诗中通过“芙蓉出没在天河”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借喻天河与芙蓉的交融映衬,展现了一幅由天空到地面的壮丽景象。 诗人巧妙地将视角转向了动态的元素——“云影”和“春山”,并在“不因云影闲来去,安得春山态度多”这两句中对它们进行了解读。通过云影这一形象,诗人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变化莫测,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确性和变幻无端;而春山则代表了稳固、宁静的一面,与云影相对比,强调了生活中同样需要一份安定与宁静的心态。如此一来,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好,还在探讨人生哲理的过程中,传达出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净居院》是唐代诗人陈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岩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谋求生计。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唐宪宗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恢复,但由于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等问题,政治局面仍然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个人命运和家族传承,产生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陈岩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也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