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涧
人家四散占荒丘,晓夜悲鸣涧水流。
点点寒鸦来不尽,昏云颓日古猷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分散居住在荒芜的山丘上,昼夜不停的悲伤伴随着山涧的水流声。寒冷的乌鸦源源不断飞来,昏暗的云彩和破败的太阳笼罩着古老的猷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阳涧:即河南省南阳市附近的涧河。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汉水支流白河与唐河汇合处。
2. 涧水流:指涧河水流动的声音。涧水,山间的流水。
3. 晓夜:拂晓与夜晚,即从早至晚的时间段。
4. 悲鸣:发出悲伤的声音。
5. 点:小圆点儿,形容鸟的数量不多。
6. 寒鸦:即冬天的乌鸦,因为寒冷而聚集在一起。
7. 来不尽:持续不断地飞来。
8. 昏云:阴暗的云层。
9. 颓日:即将落下的太阳。
10. 古猷州:历史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猷,yóu。
去完善
赏析
《南阳涧》是唐代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荒野景象的古诗。诗中通过对农家、涧水、寒鸦以及昏云颓日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荒凉落寞的氛围。首句“人家四散占荒丘”,描述了农民分散居住在荒凉的山丘上,表现出了农民的贫困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晓夜悲鸣涧水流”,通过“晓夜”一词表现了时间的流逝,而“悲鸣涧水流”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接着,“点点寒鸦来不尽”一句,诗人以寒鸦作为意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爱与赞美。最后,“昏云颓日古猷州”一句,通过描绘昏暗的云彩和即将落下的太阳,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突显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困苦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阳涧》是唐代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7世纪至9世纪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抒发壮志的重要方式。陈岩作为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游览了南阳涧,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描绘南阳涧风光的诗篇。
在陈岩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他还经历了一些人生际遇。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对民生有所关心。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使他更加关注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诗时,能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南阳涧的美景,并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还存在着一些时代背景知识,如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的影响,以及儒家思想的教育普及。这些时代背景知识为陈岩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思辨色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