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化城寺

标题包含
化城寺
匝径茸茸菜甲青,透池艳艳藕花明。 四方衲子寻幽践,多少空山振锡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的小径上,嫩绿的野菜生机勃勃,池塘中,鲜艳的荷花在阳光下闪耀。四面八方来的僧侣们寻找着幽静的地方游历,山中回荡着他们持锡杖行走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化城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潘渡乡宝华村莲花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38年)。 2. 匝径:周围的小路。 3. 茸茸:草木丛生的样子。 4. 菜甲:即菜苗,指刚刚生长出来的蔬菜。 5. 透池:穿过池塘。 6. 艳艳:色彩鲜艳的样子。 7. 藕花:荷花。 8. 四方衲子:指来自四面八方求法的僧侣。 9. 寻幽践:寻找幽静的地方。 10. 空山:寂静的山林。 11. 振锡声:锡杖敲击地面的声音,这里形容僧人行走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匝径茸茸菜甲青,透池艳艳藕花明”两句起笔,生动地描绘出化城寺周围的环境:小路两旁覆盖着绿色的菜甲,池水清澈见底,鲜艳的藕花在水中摇曳生姿。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美景为依托,巧妙地传达了化城寺的清幽与静谧。 接下来的“四方衲子寻幽践,多少空山振锡声”两句,诗人开始描绘在化城寺修行的僧人们的生活情景。在寂静的山谷之中,四面八方的僧侣们寻找着心灵的归宿,他们沿着曲折的小路,穿越丛林,带来一阵阵清脆的锡杖声响。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信仰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于禅意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化城寺》是明代诗人陈岩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历化城寺时所引发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该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陈岩,生卒年不详,字子方,号石齐山人,明朝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多个时期,有过多次的仕宦经历,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化城寺》这首诗中,陈岩以化城寺为题,通过对寺庙周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化城寺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化城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境内,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陈岩在游览化城寺时,面对壮丽的山色和古老的寺庙,不禁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平稳,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较为丰富。陈岩作为一位有远见的诗人,他在游览名胜古迹时,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而是更多地关注到人的命运和社会现实。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岩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