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漪潭
水出双溪似镜平,萦回遇石自成文。
眼明波上谁相对,只有飞来白鹭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水从两条溪流中流淌出来,如同一面平滑的镜子。它在遇到石头时自然地环绕流转,形成美丽的水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谁与我相对相望?只有一群飞翔而来的白鹭。
去完善
释义
1. 双溪:指两条溪流,这里指的是清漪潭的源头水源。
2. 似镜平: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3. 萦回:水流环绕曲折。
4. 遇石自成文:水流遇到石头自然形成各种纹理。
5. 眼明:看得清楚。
6. 波上:水面上。
7. 飞来:从别的地方飞来的。
去完善
赏析
《清漪潭》是宋代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通过“水出双溪似镜平”的清澈水面与“萦回遇石自成文”的水流遇到石头自然形成波纹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和观察。而“眼明波上谁相对”则是诗人以超脱世俗的视角,感叹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除了自己的眼睛之外,没有其他与之相映成趣的事物存在,以表达其孤独的心境。同时,最后一句“只有飞来白鹭群”则将视线从宁静的湖面转向空中飞翔的白鹭群,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寓含着更深的含义:或许那群白鹭就是自然的化身,与诗人进行无声的对话,他们所展现的是大自然的生命力以及自然界万物的和谐共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漪潭》是北宋诗人陈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和发展。
陈岩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厌倦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选择了山水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如《清漪潭》等。
《清漪潭》这首诗描绘了清漪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北宋时期,文人墨客们都喜欢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创作风气在当时的文学界非常流行,也为陈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