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髻峰
山无重数总蟠青,直北孤峰最有情。
天巧绾成螺髻样,梳云沐雨百娇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群山无数蜿蜒起伏,矗立在北方的山峰最为动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峰打造成螺旋状的发髻,历经风雨洗礼而显得更加生动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蟠青:指山脉连绵起伏的青色景象。蟠,盘绕。青,青山。
2. 直北:正北方向。
3. 天巧:自然形成的精巧景象。
4. 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5. 螺髻:形容山峰的形状像妇女的发髻,这里用来比喻螺髻峰的山形。
6. 梳云沐雨:意指山中云雾缭绕,雨水滋润树木生长。
7. 百娇生:意指山中各种美景层出不穷。百娇,形容众多的美好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螺髻峰的雄伟与独特之美。首句“山无重数总蟠青”表达了群山绵延、层峦叠嶂的景象,强调了螺髻峰的独特地位。次句“直北孤峰最有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螺髻峰的深情厚意,赞美了其高耸入云、独立苍茫的形象。
接下来两句“天巧绾成螺髻样,梳云沐雨百娇生。”更是将螺髻峰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天巧绾成螺髻样”是比喻螺髻峰的形状如同古代妇女盘起的发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险峻秀美。而“梳云沐雨百娇生”则表达了螺髻峰在风雨中显得更为娇美动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展示了螺髻峰的壮丽景色,令人陶醉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螺髻峰》是宋代诗人陈岩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螺髻峰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放情怀。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介绍:
陈岩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岩作为一位文人,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国家和社会充满了责任感。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为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陈岩在创作《螺髻峰》时,正值他的人生低谷期。他在科场屡次受挫,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首诗中,他以螺髻峰为背景,通过对其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困境的不屈和抗争。
在北宋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许多文人都热衷于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陈岩也不例外,他经常外出游玩,寻找灵感。在游览螺髻峰的过程中,他被其独特的景观所吸引,进而创作出了这首描绘螺髻峰景象的诗篇。
总的来说,《螺髻峰》是陈岩在特定历史时期和个人境遇下创作的一首诗。它既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