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石
巧石排成五总龟,人间无事不前知。
如今已自灵于物,还记泥中曳尾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灵龟石: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指一块有灵性的石头,相传可以预测未来之事。
2. 五总龟:指一个庞大的乌龟群体,这里是用来形容由许多巧石排列成的灵龟石。
3. 无事:没有事情,这里指灵龟石能够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
4. 前知:预知未来。
5. 灵于物:比其他事物更有灵性,更能感知事物变化。
6. 泥中曳尾:指乌龟在泥土中拖着尾巴行走的样子,这里暗示灵龟石也有自己曾经过往的经历和记忆。
去完善
赏析
《灵龟石》是宋代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灵龟石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巧石排成五总龟”,描述了灵龟石的形状,它由五个乌龟组成,排列有序。这里的“总龟”指的是古代的辞书《总龟类要》,象征了知识和智慧。
第二句“人间无事不前知”,强调了灵龟石的智慧和预知能力。这意味着在人们生活中,无论是大事小事,灵龟石都能提前预知,给人启示。
第三句“如今已自灵于物”,表达了诗人对于灵龟石现状的感叹。虽然如今的灵龟石已经具有灵性,能通晓万物,但它仍然记得在泥土中的日子,那个艰难却质朴的岁月。
最后一句“还记泥中曳尾时”,诗人以灵龟石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尽管已经拥有了智慧和灵性,但灵龟石依然铭记着曾经朴实的岁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龟石》是南宋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60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金朝灭亡前夕。在这个时期,陈岩以文武双全著称,担任福建提点刑狱使一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朝正逐渐走向衰落,蒙古帝国则在北方崛起,准备对南宋发起进攻。在这个历史阶段,南宋朝廷对内忧虑民生、对外担忧战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陈岩作为一位地方官员,一方面要关注民生疾苦,另一方面也要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关切。这首《灵龟石》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灵龟石的奇特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