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光洞

标题包含
金光洞
神剜鬼划剧幽深,门外藤萝浅结阴。 洞里金仙十年坐,湛然认得本来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剧情如同神鬼刻画般引人入胜,门外缠绕的藤蔓在阳光下投射出浅浅的阴影。洞穴中的神仙静坐修行已有十年,内心清净仿佛能洞察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金光洞:位于中国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莲花山下的一座著名道教古刹,相传有神仙居于此地。 2. 神剜鬼划:形容自然形成的地貌像有神灵用利器挖掘刻画而成,非常幽深。 3. 藤萝:一种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其枝条攀附于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可用于比喻自然生长之物。 4. 浅结阴:指藤萝生长的阴凉之处不深,意味着金光洞外的环境宁静宜人。 5. 金仙:指天上的仙人,此处借指在金光洞中修行的道士。 6. 湛然:清澈明亮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修炼者的心境明朗。 7. 本来心:即真实的自我,修行中追求的一种内心境界。
去完善
赏析
《金光洞》是唐代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道家修行生活的诗。在诗歌中,诗人通过细致的描述和隐喻,展现了金光洞的幽深、神秘氛围以及洞中金仙的神秘形象。 “神剜鬼划剧幽深”,首句以“神剜鬼划”来形容金光洞的神秘与幽深,展现出金光洞无法测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金光洞的敬畏之情。 “门外藤萝浅结阴”,紧接着诗人又描绘了金光洞外景致的优美与宁静。门前低垂的藤萝映衬出环境静谧而超脱世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色彩。 “洞里金仙十年坐,湛然认得本来心”,最后两句则是点睛之笔,进一步诠释了金光洞内生活的超凡脱俗。金仙在此修炼十年,能够全然领悟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和生命的真正价值,这无疑是对道家思想深度探索的象征,也是诗人对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追求的热切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金光洞的具体描绘,将读者带入了超脱世俗的修道世界,反映了诗人对道家精神的崇敬和对超越世俗渴望的内心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光洞》是南宋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大约在公元1195年至1224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陈岩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和宗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旅途中创作了许多诗篇。 在创作《金光洞》时,陈岩可能已经到过四川地区,亲眼目睹了金光洞的神秘风光。他通过对金光洞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