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塔
无复晨钟暮鼓声,慧云犹护法灯明。
佛乘大有扶持力,旧塔虽欹不解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再有早晨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智慧的云朵仍然保护着法灯的光芒。佛法有着强大的扶持力量,古老的塔虽然倾斜却不会倒塌。
去完善
释义
1. 无复:不再;不存在。
2. 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声和鼓声。这里代指佛教活动。
3. 慧云:此处喻指佛教的教化如云气弥漫,使人智慧。
4. 法灯:佛教术语,意指佛法的传承不灭。
5. 佛乘:佛教语,指能载渡众生至彼岸解脱之路。
6. 大有:很多、大量。
7. 扶持:支持、扶助。
8. 旧塔:指叠石塔。
9. 欹(qī):倾斜、歪斜。
10. 不解倾:不会倒塌。
去完善
赏析
《叠石塔》是一首描绘佛教信仰的古诗,作者为陈岩。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叠石塔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赞美和对佛法力量的敬仰。
诗的开篇,“无复晨钟暮鼓声”,表达了寺庙中晨钟暮鼓的声音已经消失,象征着世俗生活的喧嚣和纷扰已经远离。紧接着,诗人用“慧云犹护法灯明”来形容寺庙中慧云环绕、灯火通明的景象,表达了佛法的光明与庇佑。
诗的第二联,“佛乘大有扶持力”,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力量的信心。在这里,“佛乘”指的是佛教教义,而“扶持力”则是指佛教信仰给予人们的精神支持。诗人认为,这种力量足以支撑人们在困境中前行。
最后一句,“旧塔虽欹不解倾”,描述了尽管岁月沧桑,古老的寺庙和佛像已显破旧,但依然屹立不倒。这既是对佛教精神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信仰永恒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叠石塔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深敬意。他相信佛法的力量可以扶持众生,让人们的心灵得到安宁。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诗人对信仰永恒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叠石塔》是宋代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叠石为塔的过程,以及山中的美好景色。以下是我为您创作的这首诗的背景资料:
一、诗词的创作时间
《叠石塔》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年代不详。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纷纷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
关于陈岩的生平和经历,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但从他的诗歌作品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叠石塔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心。
三、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
在宋代,佛教和道教都十分兴盛,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这两教的影响。陈岩也不例外,他在《叠石塔》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此外,宋代的山水文化也非常发达,许多文人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陈岩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