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永和贝元复春日韵 其一
平生身计拙如鸠,更向周南怨滞留。
无奈春风欺客病,蕙兰狼籍伴牢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生的命运就像笨拙的布谷鸟,对周南的执着让时光停滞不前。
无奈春光总是惹得人生病,一片狼藉的蕙兰也只能陪伴着无尽的忧伤。
去完善
释义
1. 周南:指湖南一带地区。这里“周南”的使用以典故形式出现,用来表示作者的滞留之地。
2. 蕙兰:即春兰,是一种兰花品种。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3. 狼籍:指的是乱糟糟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花朵凋谢的景象。
4. 牢愁:深重的忧愁。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平生身计拙如鸠”起句,展现出其生活境况的困顿以及才华未能得到重用的无奈。接着,“更向周南怨滞留”表明了自己在官场受到排挤,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诗人却因疾病缠身,无法欣赏美景,反倒是那狼藉一片的蕙兰陪伴着自己的忧愁。整首诗描绘出诗人生活中的困顿、悲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展现了其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定的人格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子永和贝元复春日韵 其一》是南宋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7年前后,即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面对这种局面,一些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感慨。李洪作为当时的一位士人,他在这首诗中以春日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之前,李洪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他也批判了那些腐化堕落、不关心民瘼的官僚。
此外,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理学兴起,李洪深受其影响。在诗歌中,他体现了理学家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些思想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