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标题包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伤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如今看来,恐怕这一别便是永诀了。倘若真有那一天,在黄泉之下,我们再续今生未尽的情谊吧。
去完善
释义
永诀:永远分别;九重泉路:黄泉之路,指死亡。
去完善
赏析
全诗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杜甫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仁厚胸怀。开篇以“樗散”喻郑虔怀才不遇,“鬓成丝”点明其年迈,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位饱经风霜的文化人的形象。“酒后常称老画师”一句,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郑虔豁达背后的辛酸。 中间两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悲愤以及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万里伤心严谴日”凸显了朝廷对郑虔处罚之苛刻,而“百年垂死中兴时”则将个人命运置于国家复兴的大背景下,更显凄凉。第三联进一步渲染离别的仓促与遗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法挽回的失落。 结尾两句尤为感人至深,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告慰,也是对自己内心痛苦的宣泄。“九重泉路尽交期”不仅寄托了对亡友的哀思,还蕴含着一种超越生死的友谊信念。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堪称杜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的暮春时节,正值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大唐王朝百废待兴。杜甫与郑虔交情深厚,郑虔因安禄山叛军所俘而被迫任职,被视为“陷贼附逆”,虽已垂暮之年仍遭贬谪台州。杜甫未能当面送别友人,只能以诗寄怀。诗中既有对老友临老受辱的悲愤,也有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深沉感慨,字里行间充盈着离别的痛楚与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