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为杨姝作)
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房间洁净无尘,外面的树林已经绿意盎然,春天已悄然离去。在这样的清新环境下,人们的心情也感到特别舒畅。在远处追求梦想的人如同仙人一般飘逸,而那些身处月下的女子,他们的容颜如梦如幻。在这美好时刻,不妨尽情陶醉直至黄昏时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玉室金堂:指华美的居所。
2. 不动尘:表示环境洁净。
3. 林梢绿遍:形容春天消逝。
4. 清和:指天气清爽和谐。
5. 佳思:美好的思绪。
6. 一番新:一种新的状态或感觉。
7. 道骨仙风:形容超凡脱俗的风貌。
8. 云外侣:指远离世俗的伴侣。
9. 烟鬟雾鬓:形容女子的发型和妆容。
10. 月边人:在月光下的人,形容美丽的人物。
11. 何妨:为什么不。
12. 沈醉:沉迷陶醉。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为杨姝作》是李之仪写给杨姝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恬静、超脱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面,流露出作者与世无争的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
首句“玉室金堂不动尘”描写了华丽的生活环境,表现了富贵荣华的景象。然而,紧接着的第二句“林梢绿遍已无春”却揭示了这种环境下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暗示着繁华终究会逝去,凸显出世事的无常。
接下来,作者用“清和佳思一番新”表现出在春天即将离去之际,人们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这句词体现了人们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时所持有的乐观态度,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片则通过对道骨仙风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洒脱与豁达。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塑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结尾的“何妨沈醉到黄昏”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体现了他在人世间的超然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为杨姝作》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097年至1119年之间。这一时期,李之仪生活在北宋末期,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
李之仪在政治上有过辉煌的成就,曾任吏部郎官,因受牵连被贬到偏僻的湖北恩施地区。在那里,他与杨姝结识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浣溪沙》。杨姝是一个歌妓,她以其才华和美貌吸引了众多才子佳人。然而,由于身份低微,她的命运无法自主,这让李之仪对现实社会的等级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首词中,李之仪描绘了杨姝的美好形象,同时抒发了对她身世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他以“浅画明妆”形容杨姝的容貌,以“一曲千年调”赞美她的歌声,表达了对这位佳人的深深喜爱。然而,他也意识到,杨姝纵然有千般才艺,也无法改变她低微的身份,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他感慨道:“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这意味着即使杨姝仍然保持着美好的容颜和才艺,也难免成为权贵们争夺的对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