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观政池桥

标题包含
题观政池桥
西彻秦川东剑关,十有六州无间言。 威声浩荡流东南,与大江水同发源。 节麾毵毵绣衣鲜,刚风吹上九天门。 手从瑶宫掇明月,贮在官池水不浑。 菱叶荷花浄晼晚,舂锄属玉来频烦。 冷光烈烈射地骨,魑魅辟易声烦冤。 牛腰抱去凫行速,来瞰皎洁听潺湲。 玉龙蟠底抱奇宝,獠奴试可呼昆仑。 洞庭青草似天阔,滟滪瞿唐如马奔。 不如我池有幽致,宝奁平开秋露洗。 高人未到已神融,俗客若来应颡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长安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区,那里有著名的关中平原和秦岭,往东可以直达剑门关。这一地区包括十六个州县,地理位置优越且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唐代,长安拥有广泛的声誉,其影响力甚至传播到南方各个地区。长安的影响力如同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源远流长、声势浩大。 皇宫中的旗帜色彩鲜艳,如同绫罗般精美,象征皇帝的威严。这股刚正之风直上九重天。皇帝犹如从天宫中摘下明亮的月亮,将它放在朝廷水池之中,清澈透明,毫无浑浊之感。 与此同时,各地官员都努力治理国家,如同荷叶莲花一样干净纯粹。他们不断请求朝廷为他们派遣人才,来解决地方上的难题。 他们的努力如同冷光一般锐利,让那些鬼魅妖怪都无法靠近,纷纷退避三舍。这些有才干的人才如同牛腰般团结,迅速解决了问题。 还有许多玉龙般的贤能之士,他们都怀抱着各自的珍宝,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而皇帝选拔人才时也一定要公正无私,就如同在深山之中寻找珍贵宝石一般,深入考察他们的能力。 而在遥远的洞庭湖和青草湖一带,那里的风景也如同天空一般开阔,滟滪瞿唐山如同骏马奔腾。但相比之下,还是我们朝廷的池塘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就像是镶满珠宝的盒子,在秋天的露水中显得更加美丽。 对于高洁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已经足够使他们感到心旷神怡;而对于世俗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来到这个地方,也应该会感到无比的羞愧吧。
去完善
释义
1. 西彻秦川东剑关:秦川指关中平原,为秦国故地,今陕西省一带;剑关位于四川北部,这里用这两个地方代指中国西部。 2. 十有六州无间言:唐代将全国分为十道,这里的“十有六州”是指更多的州县地区。 3. 威声浩荡流东南:形容名声传播到了东南沿海地区。 4. 大江水同发源:长江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这里说与大江同源,表示威声之源的崇高地位。 5. 节麾毵毵绣衣鲜:描绘节度使制服华丽,其形象鲜明。 6. 刚风吹上九天门:古人认为天宫有九重,这里是说朝廷的上层人物。 7. 手从瑶宫掇明月:瑶宫指天宫,意思是获取了天宫中的明月(象征皇帝的恩赐或权柄)。 8. 贮在官池水不浑:指收藏了官池之水(象征着国家的治理和管理)仍能保持清澈。 9. 菱叶荷花净晼晚:描述荷花的优美姿态。 10. 舂锄属玉来频烦:形容群玉山的美景。 11. 冷光烈烈射地骨:指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反射到地面上。 12. 魑魅辟易声烦冤:魑魅泛指各种妖魔鬼怪,这是描述环境神秘的氛围。 13. 牛腰抱去凫行速:形容牛在背上驮着货物在水中行走迅速。 14. 来瞰皎洁听潺湲:形容在桥上欣赏水中倒影,聆听潺潺的水声。 15. 玉龙蟠底抱奇宝:描绘宝物被藏起来的情景。 16. 獠奴试可呼昆仑:昆仑是中国西部的神山,这里可能是比喻那些少数民族地带的神秘宝物。 17. 洞庭青草似天阔:描绘洞庭湖的美景,青草是其别称。 18. 滟滪瞿唐如马奔:描绘瞿唐峡的险峻和水流的湍急。 19. 不如我池有幽致:意思是相对于上述名胜,自己的池塘更有宁静的情趣。 20. 高人未到已神融:即使高人来此还未到,但心中已经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21. 俗客若来应颡泚:泚是出汗的意思,意指寻常游客到来也会惊叹不已。
去完善
赏析
《题观政池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作者心境的诗作。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观政池桥的美丽景色。 首联“西彻秦川东剑关,十有六州无间言”描述了观政池桥横跨的广阔地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以西边的秦川和东边的剑门关作为起点,用“十有六州无间言”形象地表现了大地的广袤无垠,为下文抒怀奠定了基础。 颔联“威声浩荡流东南,与大江水同发源”进一步强调了大地的辽阔与壮丽的景观。诗人将观政池桥比作威声浩荡的水流,流向东南方,与长江一同奔腾。此处通过对比,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节麾毵毵绣衣鲜,刚风吹上九天门。手从瑶宫掇明月,贮在官池水不浑。”描绘了观政池桥的高贵气质以及清澈明净的水色。诗人将观政池桥比喻为披着鲜艳华服的尊贵使者,其风采如同由刚风吹拂的九天之上的仙境。同时,又用明月来装点这潭碧水,使其显得更加纯净透明,突显了桥下的水流清澈无比。 尾联“洞庭青草似天阔,滟滪瞿唐如马奔。不如我池有幽致,宝奁平开秋露洗。高人未到已神融,俗客若来应颡泚。”借助于对比,诗人强调了观政池桥的独特魅力。尽管洞庭、青草、滟滪、瞿唐等地胜景绮丽,但与观政池桥相比,它们显得过于喧闹和宏大。而观政池桥却以其幽静之致,吸引了高洁之士,令他们陶醉其中,而对于庸俗之人,则只能望桥兴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观政池桥》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王质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05年(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王质已卸任官职,回乡隐居。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吏,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而被贬谪。王质的诗才横溢,文风清新自然,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 在《题观政池桥》这首诗中,王质以观政池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痛心。诗人通过描绘桥下的河流、岸边的芦苇、渡口的船只等景象,展现了当时的江南水乡风光,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这首诗既体现了王质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